豌豆早春茬栽培技术,抢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楚卓航瑞呀 2025-03-21 11:27:49

**豌豆早春茬栽培技术:抢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在农业种植的广阔领域里,豌豆作为一种备受喜爱的作物,有着独特的经济价值。对于中老年的种植朋友们来说,掌握豌豆早春茬栽培技术,是实现抢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一、提出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目前豌豆种植面临的一些状况。许多种植户都知道豌豆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但是在常规种植过程中,却常常遇到不少问题。比如说,豌豆的上市时间往往比较集中,到了大量上市的季节,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就被压得很低。我曾经在一个小镇上看到这样的情况,大部分种植户都在四五月份收获豌豆,那时候市场上到处都是豌豆,收购价格从原本旺季可能每斤三四元,一下子就降到了每斤一元甚至更低。这让很多种植户辛苦了大半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

而且,传统的种植方式使得豌豆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由于种植时间较为集中,田间湿度等环境因素容易滋生病虫害。像豌豆锈病,在湿度较大的传统种植环境下发病率很高。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些地区因为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豌豆锈病导致产量损失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对于种植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另外,土壤肥力的保持也是一个难题。长期种植豌豆或者其他作物,如果不注重土壤肥力的养护,土壤会变得越来越贫瘠。有数据显示,一块连续种植豌豆五年而没有进行科学施肥改良的土地,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相比刚种植时下降了近百分之五十。土壤肥力下降,必然影响豌豆的生长和产量。

二、分析问题

1. 上市时间集中的原因

- 大部分种植户遵循传统的种植时间表,缺乏对市场需求提前布局的意识。他们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固定的季节播种,这样大家收获的时间就都差不多。就像一群人同时出发去一个目的地,最后都在同一时间到达,市场这个“停车场”一下子就被挤满了。

- 缺乏对不同茬口优势的认识。早春茬栽培可以抢占市场先机,但是很多种植户并不清楚早春茬豌豆生长的特点和要求。

2. 病虫害高发的因素

- 集中种植造成的环境适宜病虫害滋生。当大片土地在同一时期种植豌豆时,整个田间的小气候变得相似。比如,大量的豌豆植株聚集在一起,通风透光性差,湿度容易积聚,这就为豌豆锈病、白粉病等病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

- 防治病虫害的手段相对单一。很多种植户还是依赖化学农药,而且使用的农药种类多年不变。这使得病虫害容易产生抗药性。有一种豌豆害虫叫蚜虫,以前用普通的吡虫啉就能有效防治,但是由于多年单一使用,现在蚜虫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很强,需要更换更高级别的农药或者采用综合防治手段。

3. 土壤肥力下降的因素

- 过度依赖化肥。很多种植户为了追求产量,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而忽视了有机肥的施用。化肥虽然能在短期内提供养分,但长期使用会破坏土壤结构。比如,长期施用氮肥会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 缺乏轮作休耕制度。很多土地多年来一直种植豌豆,没有与其他作物进行合理轮作。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同,轮作可以让土壤养分得到均衡利用。像豌豆与玉米轮作,豌豆根瘤菌能固氮,为玉米提供氮素营养,玉米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其他养分又能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下一年豌豆的生长。

三、解决问题

1. 早春茬豌豆栽培时间的选择

- 早春茬豌豆的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回升,但还没有达到病虫害高发的温度区间。以华北地区为例,2月中旬平均气温在5℃左右,这个温度适合豌豆种子的萌发。而且早播的豌豆可以利用春季较长日照时间和逐渐升高的气温,提前生长发育。

- 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深翻晒垡。深翻的深度最好在25 - 30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晒垡能够杀死土壤中的一些病菌和害虫卵。有研究表明,经过深翻晒垡的土壤,在种植豌豆后,病虫害的发生率能降低百分之十左右。

2. 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 选择适合早春茬栽培的豌豆品种至关重要。要选择耐寒性强、早熟、抗病性好的品种。比如‘中豌4号’,这个品种在早春种植时,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60 - 70天,比普通品种早熟10 - 15天。而且它对豌豆锈病有一定的抗性。

- 种子处理也不能忽视。在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3 - 4小时,然后在阳光下晾晒2 - 3小时。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有数据显示,经过这样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能达到90%以上,而未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可能只有70% - 80%。

3. 田间管理

- 施肥方面,要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在播种前,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0 - 2000公斤,再配合复合肥20 - 30公斤。在豌豆生长期间,根据生长阶段进行追肥。在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5 - 10公斤,可以促进花芽分化和结荚。

- 灌溉要合理。早春茬豌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根系发育。一般在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到了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增加,要适当增加灌溉量。但也要注意避免积水,因为积水容易导致根部病害。

- 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综合手段。除了化学防治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比如,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可以诱捕蚜虫等害虫。对于豌豆锈病,可以选用抗病品种的在发病初期喷施粉锈宁等杀菌剂,同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适时采收

- 早春茬豌豆由于生长时间相对较短,要密切关注生长情况。一般在豌豆荚饱满、颜色由绿变黄时就可以采收了。过早采收,豌豆粒不饱满,产量低;过晚采收,豌豆容易炸荚,造成损失。以每亩产干豌豆800 - 1000斤为目标,适时采收能够保证产量和品质。

通过掌握早春茬豌豆栽培技术,种植户们就能够避开集中上市的低谷,提前收获上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科学的田间管理也能提高豌豆的产量和品质,保护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的种植发展。希望广大中老年种植户朋友们能够重视这些技术,让自己的豌豆种植事业蒸蒸日上。

在豌豆种植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种植方法。从过去的粗放式种植到现在的精细化栽培,每一步都凝聚着种植者的智慧和汗水。早春茬栽培技术就是我们在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经济效益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成果。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种植户,以前他总是按照老方法在四月份播种豌豆,虽然产量也能维持,但是收益一直不高。后来,他尝试了早春茬栽培技术,从土壤准备到品种选择,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结果,他的豌豆比周围人早上市了近一个月,价格比别人高了不少。这一年,他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早春茬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可能会有更多更好的种植技术出现。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新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种植方法。比如,现在有一些新型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它们对环境更加友好,效果也不错。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种植过程中尝试使用,说不定会有新的惊喜。

对于中老年种植户来说,虽然可能在接受新事物上会有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决心,有耐心,就一定能够掌握早春茬豌豆栽培技术,让自己的种植事业更上一层楼。我们也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让豌豆种植这个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政策的变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很多,比如农业补贴、技术培训等。我们要积极争取这些政策支持,这不僅能够减轻我们的负担,还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发展种植事业。有些地方对采用绿色种植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补贴购买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另外,我们还可以成立种植合作社。大家联合起来,可以共同购买农资,降低成本;可以共享种植经验和技术;还可以统一销售产品,提高议价能力。我曾经见过一个豌豆种植合作社,他们通过统一销售,将豌豆卖给了一个大型的食品加工厂,价格比单个农户销售高了百分之二十。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早春茬豌豆栽培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经济效益的大门。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用心去种植,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在豌豆种植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