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泰戈尔来华为何被陈独秀骂“人妖”?看他在中国做了啥

黑暗中的影子 2023-03-10 17:35:08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泰戈尔 《吉檀迦利》

近代的屈辱在今天似乎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曾经的教训和惨痛我们不应该轻易忘记。国家落后就要遭受欺凌,而只有强大起来,振作起来,我们才能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生活。

华夏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璀璨的文化历史,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糟粕。所幸中华民族不是自大的民族,不是封闭的民族,而是善于反省,善于交流学习的民族。

我们要爱我们的国家,如同爱护自家的井水一般,要时刻保持他的干净清洁,我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而如果只是一昧自大,盲目自信,守着一汪死水沾沾自喜,爱国就会成为一种虚荣心的遮羞布。

泰戈尔其人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在当时备受压迫的中国,激起了极大的影响。中国人纷纷以“亚洲人”的身份庆祝,也能感到“与有荣焉”。

泰戈尔以诗歌闻名,其笔触细腻情感丰富,就作品而言,也为当时处于水深火热的国人们带来了一汪精神上的清泉。这样的影响即便今天依然存在,许多文艺青年的书柜上,泰戈尔的诗都赫然在列。

当时的印度还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被称为“英国的后花园”。为了稳定印度社会,英国拉拢了很多印度的贵族精英,泰戈尔也是其中之一。

他虽然生来是一个印度人,他也对印度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他从小接受的是英国式的教育,思考方式也会不自觉地向殖民者靠拢,同情殖民者。

但他身上流着印度人的血,无论他多么优秀,成就多么大,他依然无法洗去自己身上印度人的身份。这样身份的撕裂造成了他内心的纠结,也促使他去寻求维持心理平衡的方法。

泰戈尔作为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对文化对情感有着极强的敏感性和自信心,但同时也有着作为一个诗人天真的一面。他相信文化的力量,大力鼓吹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的论调。

这也许就是泰戈尔的答案。他承认西方文明“物质技术”上的优越,但却从所谓“文化”上为印度辩护,让印度的“落后”变成另一种的“优越”。

为了宣传他的思想,他也曾经造访中国,拉上同为“难兄难弟”的中国人一起,在“精神”上“文化”上自信起来,战胜西方。为此他专程来到中国,但结果却令人尴尬。

彼时的中国

但是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像印度那样的从容,救国图强的浪潮席卷着每一个人,让人没有闲情逸致去跟随泰戈尔吟诗作对。

从英国的炮舰轰开国门开始,中国就一直处在挨打和自救的循环挣扎之中。各路人马粉墨登场,先是清政府的自救,再到维新变法的革命,经过重重的选择与试炼,国人终于认识到,唯有思想能救中国。

于是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救国运动。知识分子们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称呼他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希图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

而将这两个口号称呼为“先生”,也是极具时代特色的宣传策略。中国原本并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而“先生”则是西式的称呼。知识界选择如此的称呼,意图就是在以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但是中国历史悠长,积重难返,学者们启迪人心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为了达到快速刺激民众,从根源挖出思想的病灶,学者们纷纷主张学习西方,批判东方。

从今天的角度看,其中不乏激进和不合理的主张,但这个运动无疑为国人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外面的空气能够吹进来。

因此,泰戈尔虽然也是一片好心,拳拳善意,但是他的那份诗人的天真与从容,在当时的中国,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在国人看来只能是一个“印度阿Q”的精神胜利法。

从喜爱到反感

国人对泰戈尔的态度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原本,泰戈尔以亚洲人的身份获得诺贝尔奖,这在当时很多人的心目中也是英雄般的存在。

加之他的诗歌歌颂爱情和人生,思想深邃,极能引起青年人心中的情感共鸣,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天然的就受到了当时的年轻人们的追捧。

不仅如此,当时学术文艺界的许多大拿也都为他的诗歌倾倒将他视作偶像。陈独秀对他大为赞赏,将他的成就与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相提并论。

就这样,泰戈尔在中国的文艺界迅速流行开来,许多人都为泰戈尔的作品倾倒。泰戈尔也始料未及,鲜花与掌声,居然能从遥远的中国纷至沓来。

但时过境迁,鲜花的背后充满了荆棘。泰戈尔来华时,距离他获得诺贝尔奖已经十年了。中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中国了。

随着形势变化,斗争越来越尖锐和紧张,泰戈尔逐渐被视为一种软弱和投降的象征,被当时的学界和文艺界一起,当成落后的封建腐朽的文化来批判。

鲁迅就曾经撰文骂过他,以滑稽的语气嘲讽他是“活神仙”,原本视他为偶像的陈独秀骂得更狠,将他与封建余孽归为一类,大骂他是“人妖”。

泰戈尔的名声,也随着这次不太愉快的旅行,渐渐陨落了。

结语

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复兴发展的道路,不像几百年前那样正在求索,迷茫而不知所措。但是即便今天,曾经自大和腐朽的思想依然像幽灵一样在一些人的脑海中阴魂不散。

诚然,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精神力和自信的支持,但是这种自信应当是人民的自信,进步的自信,开放的自信。一昧的固步自封,自我吹捧,对外面的世界或视而不见,或一昧贬低,都只是虚荣。

爱国首先是一种美德,而美德是不能盲目的。爱国人就应当心怀善意和冷静,切实地为人民的更好生活和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而光会喊口号,站队伍,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

爱国就应该自信而独立,开放而谦虚,敢于承认别人的好和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能够做得更好,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自信!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