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7号立冬,2024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看老人咋说

阿龙美食记 2024-10-29 23:05:25

随着2024年的脚步逐渐迈向冬季,人们不禁开始关注起这个冬天究竟会不会很冷。尤其是在下个月7号,即11月7日立冬这一节气到来之际,关于2024年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的讨论愈发热烈。老祖宗们留下的种种经验和谚语,更是成为了人们预测冬日冷暖的重要参考。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这一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然而,由于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往往要等到冬至之后才会显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立冬的天气没有预兆,相反,老祖宗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得出了许多关于立冬天气与冬季冷暖关系的宝贵经验。

老人们常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尾,倒春寒。”这句话反映了立冬时节在农历年中的位置与冬季冷暖的关系。而2024年的立冬,正好是在农历十月的中间,也就是老人们口中的“十月中”。按照古谚语的说法,“立冬十月中,粮仓不会空”,虽然这句话主要说的是立冬时节与农业收成的关系,但背后也隐含着对立冬后天气变化的预测。一般来说,立冬在十月中旬,往往意味着冬天会比较寒冷。然而,气候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科学界的广泛共识。这一趋势无疑对立冬后的天气变化产生了影响。在民间,有许多关于立冬后天气变化的谚语和俗语,它们都是老人们根据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比如,“冷不冷,九月十三早看天”,这句谚语说的是在农历九月十三这天,通过观察天气情况可以预测整个冬季的冷暖。如果这天是晴天,那么预示着后面的天气以晴天为主,冬季偏干冷;如果这天是雨天,则预示着冬季雨雪充足,天气偏湿冷。今年的九月十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降雨天气,这不仅让人们对今年的冬季有了更多的期待,也让老人们开始根据他们的经验来预测这个冬天的冷暖。有老人说:“九月十三雨,淅淅沥沥下一冬。”这意味着今年的冬季可能会以阴雨天气为主,天气偏湿冷。

除了天气状况,老祖宗们还通过观察立冬时节的风向、气温等自然现象来预测冬季的冷暖。比如,农谚中有“立冬北风吹,冬天寒刺骨”的说法,意思是在立冬时节如果刮起北风,那么预示着到了冬天的时候会非常寒冷。这是因为北风通常带来的是冷空气,预示着气温的下降和寒冷天气的到来。同样,还有“立冬湿漉漉,冬天多雨雪”的说法,意思是在立冬时节如果天气湿漉漉的,那么预示着冬天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天气也会比较寒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老祖宗们的经验和谚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冬季的冷暖,但气候的变化并非一成不变。事实上,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并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天的天气状况或某一段时间的气温高低来决定的。而是需要通过对整个冬季的气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数据,2023/2024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8℃,较常年同期偏高0.3℃。全国暖冬指数为36.7%,即全国有36.7%的站点出现暖冬,冷冬指数为15%,均未达到一半。因此,总体来看,2023/2024年冬季为正常年份。但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冬季就没有极端天气的发生。事实上,这个冬季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寒潮次数偏多,强度偏强,共有11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其中3次寒潮),较常年同期偏多。

这种气温的冷暖起伏和极端天气的频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冬季来临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御寒准备。因为即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也依然会出现局部的极寒天气。比如北极变暖、冰川融化可能会导致寒流南下,形成局部的极寒天气。因此,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御寒物资,比如棉衣、棉被、取暖器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寒冷天气。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冬季的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比如冬季作物生长条件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比如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农民朋友们在冬季来临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农田的排水和灌溉工作,确保冬季作物的正常生长。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