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换而言之,做人的学问,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而后,才是治国安民平天下这样的大事。
这部《张居正帝鉴图说》,是以张居正、马自强、吕调阳为首的明朝大学士们写给当时年仅十岁的明神宗朱翊钧的“教科书”,旨在帮助这位年幼的万历小皇帝学习为君之道。
作为一部被翻印传抄四百多年的古典文学作品,这部书籍在当下依然有深刻地教育意义。再加上,书中的内容均由一个个小故事构成,读起来很有历史的既视感。
在本书中,共精选了古代117位帝王的事迹,且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圣哲芳规”,讲述古代明君值得借鉴的为政之举;后半部分为“狂愚覆辙”,剖析古代昏君的倒行逆施之祸。
谏鼓磅木•唐尧帝
本则故事出自《淮南子•主术训》,讲述了唐尧帝虚心受言,特设一面鼓、一木片在门外,以供人们直接说出或者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同时,又告诉明神宗朱翊钧想要效仿唐尧帝,并不是一定置鼓立木,而是要“能容受直言,不加谴责,言之当理者,时加奖赏以劝励之”。
碎七宝器•宋太祖
本则故事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讲述了宋太祖赵匡胤平蜀之后,看到蜀主孟昶有一个用七样宝贝制成的溺器,愤怒命人将其打碎的故事。
身为人君,宋太祖赵匡胤和蜀主孟昶的行为显然成为鲜明的对比,而后者正是因为开启了这种奢侈之风,最终才走向了亡国之路。
纵酒妄杀•北齐主洋
本则故事出自《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二》,讲述了六朝时期北齐主高洋即位后期,好酒而荒淫,且酒后以杀人为乐的暴行。
这样的君主,无疑是典型的无道之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酒可以让人沉迷,也可以放大内心的邪恶,值得所有人引以为戒。
虽然这本编著的初衷是为了教养天子,但书中详细的史料引证和内容解读,却清晰地呈现了古代帝王们的言行举止。
另外,每一个故事还配有清代早期宫廷画家为《帝鉴图说》所绘的大量插画,更让阅读的过程变得赏心悦目。
在我看来,《张居正帝鉴图说》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普及著作。当然,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把它当做古代帝王的八卦秘闻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