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曹耘山跟着母亲毛志远,来到中南海参加姑姑李敏的婚礼,才知道母亲竟然是毛主席的侄女,之前母亲从未提起自己的身份,
直23年后,毛志远去世。
曹耘山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一封泛黄的残信,他看完后眼泛泪光,问了父亲才得知40年前,关于母亲身世的故事。
这一封信是谁写的?信里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毛志远的身世在毛志远的记忆中,父亲的身影是模糊的。
她自出生后几乎没见过父亲,一直跟着母亲王淑兰住在韶山,5岁时,父亲悄悄回来过一次,他穿着一身白衬衫,挑着担子。
看到小毛志远后,抱起女儿不舍的亲了亲。
这是毛志远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存在,和柔弱且坚强的母亲不同,父亲身形魁梧,面容很慈祥,只是他总是在家待不久,没一会就出门和人攀谈去了。
毛志远后来知道,父亲是为了伯伯的秋生起义,回韶山凑款。
父亲回家后在乡里挑着担子四处奔走,在家几乎待不住,短短3天后,他又离开了韶山。
谁能想到,那竟然是父女俩的最后一次相处。
大革命失败后,毛志远和母亲被迫离开韶山,躲避敌人的追捕。母女俩颠沛流离,小小年纪的毛志远坐过牢、当过童工、童养媳....吃尽了苦头。
这时候,父亲的名字再次映入毛志远的耳朵里,原来父亲一直担心着他们,派八路军来找他们了,要将他们送到延安。
毛志远开心极了,她终于不再是没有爹的野孩子了。
1938年,毛志远来到延安见到毛泽东伯伯,伯伯还给她准备了糕点,可是毛志远一直四处张望着,似乎在找什么人。
毛泽东伯伯问小姑娘:“你在找什么啊?”
“伯伯,我爸爸呢?”毛志远腼腆的开口,似乎对爸爸这个词有些陌生,说起来还不太适应。
谈起父亲,毛泽东有些抱歉的说:“你爸爸去新疆了,已经走了3个月了。”
毛志远一听父亲走了,难过的都要流出泪了,可她自小吃尽了苦,只是瘪瘪嘴道:“伯伯,我什么时候能见到父亲啊?”
毛泽东也不好说,只是可怜侄女,打出生连自己父亲都没见过几面。
在毛泽东的关照下,毛志远炸延安上学,参军,还在抗大学校邂逅了自己的爱情——曹全夫。
曹家是东北的一个名门望族,家族曾经出过8个进士,曹全夫是“夫”字辈最小的那个,东北沦陷后,曹全夫也曾和同学们积极的讨论过如何救国存亡。
可当面对凶残的日军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1937年,他和3位同学来到西安,遇到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招兵,他想起叔父和父亲的话“不要相信国民党”,于是拒绝了另外两个同学的邀请,和一个同学一起加入共产党。
曹家一族有很多人都是共产党,还有杨虎城将军的手下。
曹全夫的身份得到了肯定,很快就被带到延安参加革命,也就是在延安,他遇到了毛志远。俩人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毛志远和曹全夫都是在1938年来到延安,但真正见面已经是1941年。
曹全夫已经从学生变成了教员,因为生活艰苦,他患上了多种疾病,住进了延安医院,而毛志远也在医院住着。
俩人的病房还挨着,两个年轻人又有着相同的志向,一来二去就搭上了话,越聊越投机。
俩人出院时,已经确定了关系,但因为工作地方不同,俩人每次都要隔着一条河。
河那边的山上,能看到毛志远这边。
大家一看到毛志远,就必须要打趣曹全夫一句:“曹全夫,你的小对象出来了!”
当时候,俩人确定关系后,很快就要见家长、结婚。
毛志远想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就带着曹全夫回延安找毛泽东伯伯,向伯伯打探父亲的消息。
1945年10月11日,毛志远得知毛泽东伯伯回了延安,立马带着曹全夫一起去延安找伯伯询问父亲的消息。
毛主席见到一表人才的曹全夫,十分开心,还特地让人做了一份大扣碗招待曹全夫。
作为毛志远的张北,毛主席还仔细询问了曹全夫的家里事,对他能主动来参加革命表示了喜悦,还主动给他夹菜。
就在饭桌上,一个同志拿出毛泽民的照片,问泽民如今在干什么?他女儿有了对象,他不能不知道啊!
说到毛泽民,毛主席沉默看片刻说:“他在新疆,牺牲了”。
惊闻噩耗,毛志远心如刀割,可革命容不得她有停下来伤心的时间,又恰逢曹全夫要去东北参加革命,毛志远打算跟着一起去。
临行前,她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伯伯,说自己要结婚了。
毛主席也回了她一封信:来信收到。并同意你们结婚,你们要走了,祝你们一路平安,祝你前途胜利。
在回信时,毛主席还送来了毛志远一份新婚礼物,是一件皮大衣,还有自己那匹棕色老马。
在那时候,结婚哪有什么礼物,毛志远知道是伯伯心疼自己失去了父亲,才会给她送结婚礼物,将毛志远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送嫁妆一样。
毛志远对伯伯的关心十分感动,将毛主席的那封回信,小心翼翼的收藏起来。
直到1990年7月6日去世,这封经历岁月侵蚀的信已经泛黄、残破,可从那依稀可见的字里行间,能读出毛主席对侄女的爱护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