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两汉:韩信的含金量,华为的任正非最清楚

贪吃的骆驼 2025-02-20 06:10:56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和刘邦的交集自然很多。

不过这俩猛人的直接对话,却只有两次特别让人难忘。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虽然已经是坐拥蜀地的汉王,但是刘邦麾下的很多将领却都不是这里的人,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项羽在排挤刘邦,刘邦的未来恐怕不会怎么样,因此当时有很多人找机会离开了刘邦。

韩信自从投奔刘邦以后,一直不得重用,又看见同事纷纷跳槽,于是韩信也溜了,不过后来又被萧何给追了回来。

萧何当年不光把韩信追了回来,还极力劝阻刘邦要重用韩信,于是韩信得以封坛拜将,韩信上位之后,刘邦自然就要人尽其用,于是就叫韩信来进行商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韩信在做汇报时,先向刘邦提出了一个问题,老板,你拍着良心说,你能搞定项羽吗?

刘邦是个实在人,于是很光棍的说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

韩信一看刘邦自己都承认自己不如项羽,于是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了:

第一,项羽个人能力确实没的说,但是他不善于用人,还喜欢抓着权不放,所以项羽的总体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第二,项羽安排来钳制咱们的章邯等人,别看是当年名震天下的大牛,但是因为项羽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仨已经失去了军心、民心,因此他们根本就是纸老虎;

第三,项羽不懂政治,现在别看他分封了一帮小弟,这些小弟其实没几个人感激他,反而对他有怨恨之心,因此项羽那看似众多的小弟,其实就是一盘散沙,

既然项羽派来困住咱们的章邯等人没啥实力,项羽本人又有软肋在身,他想依赖的小弟又不可靠,咱们还怕他个毛线啊,咱们放心大胆的干就完了。

刘邦一看小韩同志说的很在理,于是就彻底放权给韩信,韩信拿到刘邦的信任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出蜀地,而是先干了一件很多人可能都忽视的事——军改。

军改,顾名思义,就是对军队的进行改革,那么究竟如何改革,改革的目的又是什么,当年韩信改革的效果又如何呢?

这些史书中都没有详尽记录,但是从刘邦军团后来能一统六合来看,韩信的这次军改,无疑是非常成功的,除此之外,韩信和刘邦的第二次君臣对,也证实了这点。

第二次的君臣对中,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奉承道,老大您能带十万人,刘邦又问韩信,那你呢,韩信很不谦虚的说,自己带兵是上不封顶,多多益善。

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光看见韩信自大取死了,但没看到的是,韩信为什么会说自己带兵多多益善。

熟悉军事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一个比较出色的武将,带个万把人就差不多了,带的人再多,可能玩不转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的通讯工具比较落后,一个人想要指挥上万人,正常情况只能靠自己的威望和亲信,而一个人的威望和亲信,即使再高再多,你也很能协调到几十万上百万人。

那么有没有人能带的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呢,应该也有,但是少之又少,因想要达到这个层次,光有威望和亲信是不够的的,你还需要熟练掌握和应用一套操作系统。

这套操作系统,是很难存在于文字,也很难被传承,因为它的内容不光庞杂,还需要掌握着的灵活变通,学识、经验、头脑缺一不可,而作为一个武将,光学识一条,就能卡死很多人了,如果武将的头脑足够灵活,他为啥不去干谋士的活呢?

1997年,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曾去美国考察学习,考察归来之后,他写了一篇叫《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这篇文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向欧美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

那么怎么学习呢,买点西方资料,去欧美企业现场考察,这些都不够,任正非最后的安排是,花数以亿计的钱,去请外国专门干这块的公司做咨询。

论企业规模,中国哪家私企比的过华为,论领导能力,任正非说自己第二,谁敢说自己第一,但是就是这么牛的华为,这么牛的任正非,在企业越做越大以后,也会面临管理流程的问题,他们也不得不花钱向专业的公司买服务。

而当年韩信所拥有东西,其实不是战场上的胜负,而是大集团军的指挥操作系统,而这套别人学不来的东西,才是韩信的价值所在,当时真正明白这一点的人,是追他回来的萧何,而萧何能看出韩信的价值,其实也是因为萧何也具有一套高效的政务系统。

只有站在同样高度的人,才能真正看的懂对方。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