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写于100多年前,主要写一个贵妇人的婚外情,发生在莫斯科和彼得堡。
安娜的丈夫大她将近二十岁,虽是个高官却不解风情,安娜情感上很寂寞,偶遇弗龙斯基,后者一追她她就沦陷了,两人的婚外情轰轰烈烈。
她为情夫生下一个女孩,然后整天缠着情夫,恨不得弗龙斯基全天陪着她,弗龙斯基忍受不了,烦了,两人感情有了裂隙。
没了丈夫,情夫又不宠爱自己,安娜精神世界崩塌了,绝望地卧轨自杀。
安娜
书中的另一对健康得多,列文——一个贵族子弟,拥有巨额财富,喜欢同样是贵族小姐的基蒂,虽然第一次求婚未成功,那时基蒂爱慕俊美的弗龙斯基,后来得知弗龙斯基不爱自己,列文第二次向她求婚,她就答应了,两人后来挺幸福。
基蒂
书中还有一对夫妻——安娜的哥哥奥布隆斯基和嫂嫂多莉,多莉属于贤妻良母型,养育了一大帮孩子,一心相夫教子,奥布隆斯基却整天吃喝玩乐,文章一开篇就与家庭教师搞在一起。
他俩磕磕绊绊、吵吵闹闹,却也走到了最后。
多莉
同是女人,多莉被丈夫背叛,选择原谅,生活也持续了下去,也算平静安逸。安娜背叛丈夫,处理不好自己的感情,迷失了方向,落得自杀收场。基蒂虽然也曾迷惘,却通过努力找到了对的人,收获了甜美爱情。
书中人物都是贵族,都有钱,不为衣食住行发愁,日常就是开宴会、办舞会、听歌剧,再就赛马,然后没完没了地聚会闲聊。
这本书就像一幅俄国贵族生活的画轴,细致描摹他们的生活、品味和追求。
我倒是觉得安娜的丈夫没有对不起她,情夫也没有不爱她。安娜可能太闲了,又长了个恋爱脑,才有了这样的结局。
一部关于爱情形态的集成之作
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比他的心理描写深刻
动物太闲了,只有欲望!
波其洼价值观
作
贵族生活≈强盗劫掠到钱财后的生活…[横脸笑]
两个女人不同的结果。列夫托尔斯泰。
你的介绍把一部世界名著说的像是老太太唠嗑。
以前俄罗斯的文学,远胜于英法两国。
[点赞]
你连个欣赏水平都没有!看什么名著呢?
看过几本俄罗斯文学作品,可能文化背景差异太大,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但始终记得保尔柯察金的格言,每到懈怠的时候就振奋一下。。。。
贵族爱情集市
可能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异,对西方文学里大肆讴歌的出轨的故事很难认同
作之殇
充斥着马蚤与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