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伯乐,醉翁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我选出3个,另有9人当过宰相

猫咪新娘 2023-10-07 10:55:3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能写出《醉翁亭记》这样的千古名篇,大文豪欧阳修真是钟情于山水吗?

不不不。

他是苦命娃,是风流才子,是郁苦宰相, 是千古第一伯乐,是一生都过得很拧巴的人。

咱们先来说说欧阳修小时候有多苦。

有人说:我小时候不吃苦瓜,长大了却能吃很多,因为觉得苦瓜比命甜。

欧阳修呢,小的时候就没少吃苦瓜。

他爸爸是个七品小官, 56岁老来得子,却在欧阳修4岁的时候去世。

孤儿寡母的,欧阳修只好跟着母亲从四川去湖北,投奔他的叔叔欧阳晔;

叔叔也是个七品小推官,为人正直清廉,生活并不富裕。

为了尽量减轻叔叔的负担 ,欧阳修跟着母亲紧衣缩食,面黄饥瘦的;

好在母亲出身名门望族,知书达理,总是用荻,也就是芦杆,当笔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画荻教子”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欧阳修非常争气,勤奋好学,叔叔也时常关心鼓励他,所以他接受的基础教育是很扎实的。

10岁时,欧阳修从一个大户人家得到一本《昌黎先生文集》的其中一部;

从此,已经去世快200年的昌黎先生,也就是韩愈,成了欧阳修终生的偶像。

欧阳修的运气不太好, 17岁、20岁两次考科举都落榜;

好在23岁时得到贵人胥偃的帮助,参加了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考试,并成功通过笔试;

24岁那年,欧阳修参加皇帝主持的面试,虽然只拿了个第14名,好歹也是正经进士。

主考官晏殊后来有解释,欧阳修没拿到状元,并不是才能没达到,而是锋芒过露,考官们觉得要“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这一招,现在很多老师或者领导都在用的哈:“怕你飘,杀杀你的锐气,让你走得更长远更稳当。”

宋代那会儿流行“榜下择婿”,所以,欧阳修一中进士,胥偃马上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苦命娃一下子就变得齁甜了,金榜题名的同时洞房花烛,人生四大幸事,同时占了俩,多甜啊!

当然了,“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这两件幸事,欧阳修在后来也都有经历过的。

欧阳修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洛阳当小小官,那会儿皇帝正在重用范仲淹,重用改革派,第一项工作就是精简编制,解决“冗官冗员”的毒瘤。

咱们都知道,不论什么改革,只要一改就会触动保守派的利益,自然就少不了乌烟瘴气的政治斗争。

范仲淹被斗被贬 ,不少人纷纷发朋友圈或者私信给皇帝去争取搭救。

高若讷作为言官却一言不发。

前面咱们才刚说的欧阳修锐气太重,这会儿,欧阳修就大张旗鼓地仗义执言,写了封公开信,也就是非常有名的《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骂高若讷吃干饭的:“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全篇写得有理有据,慷慨激昂的,一时名声大振。

高若讷气得胡子都痛了,平时不说话,是不为别人说话;为自己说话,一说一个准。

这不,高若讷去皇帝那儿告状,一把就把欧阳修告到湖北宜昌,从中央到小地方。

欧阳修做了4年县官,范仲淹和他先后被皇帝喊回朝廷,继续搞改革。

这回,他是言官了。

正直爱国的欧阳修当言官,能放过那些害群之马吗?能放过那些吃干饭摸鱼的人吗?

后来的结果呢,咱们也都知道了:“枪打出头鸟”。

政敌们甩了好多锅给欧阳修,他又被贬到了安徽滁州。

这时候,改革失败,新政夭折,好友范仲淹等人也都被贬;

欧阳修对官场,对政治猛地有了很深的觉悟。

于是,格局打开,纸墨笔砚打开,《醉翁亭记》写起来。

咱们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全篇背下来,但是大概意思都还记得:诗情画意的山水,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果用一个字总结就是:“乐”。

欧阳修乐于山水,乐于民众之乐,这不就从侧面显示了自己爱民吗?这不就从侧面证明自己治理滁州政绩突出吗?

是不是很聪明?比起那些一被贬就写讽刺诗的才子们,欧阳修是不是更有前途?

这第二次被贬,欧阳修在安徽、江苏、河南等地辗转12年之久;

召回朝廷的时候,皇帝看到他满头白发很是同情,当着很多人的面说:

“爱卿,你辛苦了,以后不折腾你了!留在中央修史、编书吧!”

51岁那年,欧阳修接到了一个大活儿:担任科举主考官。

当时宋朝的文风流行词藻华丽,强行押韵,还喜欢用生僻字。

欧阳修这下总算逮着机会扭转文风了,凡是写那什么“45度仰望星空”、什么“我看见一厘米的忧伤”、什么“悲伤逆流成河”,全给刷下去。

你是不是想说,这些假大空的文章,不说人话的文章,是该刷。

但是因为有太多人写了,欧阳修刷得多,拉的仇恨也就越多。

欧阳修在乎吗?

在乎是不可能在乎的,他一辈子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认定大局观,也相信因果。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当时,欧阳修发现一篇极好的文章,风格清新,言之有物,逻辑缜密,读起来又朗朗上口,他非常自信这就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

为了避嫌不被别人说他偏袒自己人,就点了这篇文章为第二名。

没想到,这个阴差阳错当了老二的,是初出茅庐的大文豪苏轼。

那一年欧阳修主持科举选出来的人才,唐宋八大家就占了三个:苏轼、苏辙,曾巩;

还有张载、程颢这样的理学家,总共有9个人当到了宰相,有24个人被宋史立传。

火眼金睛的欧阳修拿到“千古第一伯乐”的称号,实至名归。

可是,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见得你的好!

随着改革变法的推行,阻力越来越大,抹黑欧阳修的啥内容都有,甚至造谣他跟儿媳妇不清不楚。

虽然皇帝没信,还把造谣的人踹出了朝廷,但是欧阳修被闹得心力交瘁。

开始反复写信要提前退休,同时赖在家里不上班。

皇帝一开始不同意,后来辞职信收多了,整烦了,只能同意欧阳修告老还乡。

欧阳修祖籍江西,出生在父亲当官的地方四川,又长成于湖北,母亲也去世多年,哪儿才是老家呢?

欧阳修选择在安徽滁州写《醉翁亭记》的地方养老。

上一次来这里是因为被贬,给自己取名叫“醉翁”,这一次叫啥名好呢?

“六一居士”。

是说返老还童,以后每天都过六一儿童节吗?

不不不,咱们别穿越了哈,1950年才有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儿童节。

友人问欧阳修,你这新名字咋解释呢?主打一个快乐吗?

欧阳修大笑:“我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你是不是想说:这不五一吗?

很像现在咱们说的“五子登科”啊: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

友人掰着手指头,一脸疑惑地问:“第六个一呢?”

欧阳修乐得不行,回答说:“以我这个老翁,终老在这五物之间,这难道不是六一吗?”

开朗豁达的“六一居士”,在滁州舒舒服服地享受了一年的退休生活,66岁时很安详地走了。

许多人写文章哀悼他,就连皇帝也为之悲痛,甚至特意给百官放了一天假。

一世文宗欧阳修,历经三朝皇帝,最高官职到了“参知政事”,位列正二品的“宰执”;

死后还被多次追封,最高到了位居一品的“太师”、“国公”。

就这么个硬汉,写的情感诗是什么样儿?

软绵绵的呢。

这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咱们这就来复习一下《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个有点小伤感的故事,不用解释,大家都能看懂。

当时的欧阳修说:今年的元宵节花市,因为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衣服都泪湿了。

好了,这期“没上过学,却能自学成才成宰相”的欧阳修,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关注我,咱们下期讲他的好朋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1 阅读:54

猫咪新娘

简介:只关注热点,只产冷鸡汤,冷静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