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成就化成一个个标签可视化、可量化后,便实打实地烙印在了齐晓燕的身上,这成为了人们认识她最省力的途径和手段。
当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回顾齐晓燕这几年的人生历程时,不禁产生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样的终点,才能配的上她这四处漂泊的几年?
世界是勇敢者的游戏
2012年,新疆,石河子。
在这个夏天里,齐晓燕从石河子第21中学顺利毕业,她拿着中考全校第一成绩在石河子第一中学开启了高中生涯,三年后顺利升学于本地的“211”大学——石河子大学,在前二十二年的人生里,齐晓燕就在石河子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在大学里,她“疯狂”试错,不断尝试,家教、销售、服务员、地推、营销号、剪辑、设计以及网红助理等的活儿全都干了一遍,最后取得了一些物质和经验上的回报。
网络上“孔乙己文学”“鼠鼠文学”盛行一时,它们传递着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毕业这一特殊时期的迷茫与焦虑。

2019年的齐晓燕也是毕业大军中的一员,和身边人一样,为了拿到硕士研究生的文凭参加竞争激烈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但最终不幸落榜。
那时的她别无选择,只能拿着大学时期靠剪辑赚的十五万元,只身一人从新疆远赴留学费用相对较低的韩国。从此,她便开启了自己边打工边读书的留学生涯,争取为自己拼出一条出路来。

人生总是颠沛流离,命运总是曲折离奇。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这直接影响到齐晓燕在韩国的经济来源,她找不到可以为她提供经济支撑的兼职工作,“吃穿住用行”成了齐晓燕每天一睁眼就要解决的一连串问题。
她总是在心里默默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一下就好了,没有别的路了。
可天不遂人愿,齐晓燕从一出生本就不是爽文剧本里的女主角,老天并没有因为她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而对她下手仁慈。
在物质和精神的巨大压力下,身处异国他乡的齐晓燕终究还是崩溃了,她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经济来源继续支撑她读书。她只知道每天信用卡里只出不进,只知道欠账欠了四万多,只知道其实从始至终能帮到她的只有自己。

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哭了整整一个星期,她最终艰难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不读书,回国找工作。
她拿着大学努力赚得的所有积蓄,堵上一切独自异国求学,却因为外界不可控的因素让一个出身本就为0的人在慢慢努力向1爬进的过程中,一遍又一遍地被命运的手掌推回0。

“命运常在给你带来幸福的同时给你带来不幸”
努力剪辑赚十五万,但研究生考试失败;十五万是出国留学的底气,但疫情让前面经历的一切打了水漂。
可这个世界是勇敢者的游戏,要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齐晓燕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改写了属于自己人生的剧本,她一直都拥有着无畏和重新开始的勇气,即便人生之路跌宕起伏。
坚持的道路就像过关打怪
2020年10月,齐晓燕来到了北京,望着这高楼耸立,繁荣热闹的大城市,她并没有感到迷茫与惧怕,反而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心生一股挑战未知的兴奋感。
北京高额的生活成本让第一次来北京的她暂且选择住在昌平的朋友家,她每天通勤往返朝阳区四个多小时,沟通了1000多个HR,面试了50多个公司,仍旧找不到工作。
这时转机来了,她成功找到一份执行经纪的工作,却在入职前检查出病,只能回家做个小手术,这份工作也无奈地辞去了,这一切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坚持”始终是齐晓燕的人生信条。
2021年2月,齐晓燕再次整理好行囊出发去北京,这时的她已经拿到了一份offer,但由于没有提前确认清楚offer的具体内容,22号入职当天才反应过来,工作内容与招聘的岗位信息严重不符,于是第二天果断办理了离职手续,避免在这种无意义的工作上浪费时间。
她再次出发,带着“工作经历——空白”的简历每天参加2~3场面试,一个多星期后早已面试麻木,她回忆那段经历时说到,自己当时能够不过大脑地自我介绍五分钟。
面试官对她“工作空白期”发出质疑时,她只能实话实说,研究生退学了,只能一遍又一遍地保证她会努力工作,没有再去读书的心思。
对齐晓燕而言,不断重复地去撕开伤疤,回忆和解释过往并没有让自己形成脱敏反应,直到现在想起仍然会止不住眼泪。
需要她去扛起责任来减轻经济负担的家庭,因为没钱而不得不中断的读书生涯,这些现实中的困境使得齐晓燕对“钱”的欲望十分强烈,她不希望自己再被“没钱”而压垮和打击,不想再束缚在“没钱”的牢笼里。

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坚持,再坚持。
2021年3月,齐晓燕入职一家公司做短视频制片,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同时为了通勤便利和腾出更多学习时间,她选择了一天五十元的六人间青旅熬了一个多月。
北漂真的很苦,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青旅生活给齐晓燕留下了深刻印象,居住环境脏乱差,用卫生间需要排队,每天只能去公司洗漱,厨房脏到一进去就想吐;房客也各具特色,有凌晨三四点大喊大叫的,有半夜打电话跟男朋友吵架的,还有带狗过来跟狗一起住的。当决定继续在公司干下去之后,她立即租房搬了家。
难道这就走向幸福大道,顺利之路了吗?
并没有。
租房半个月里,房东要卖房,齐晓燕就得半夜搬家;她出差四天加起来就睡了七个小时;吃错了东西,上吐下泻不敢请假;改稿子改了17次甲方项目组都不给过;做错工作被领导骂到崩溃。

没有人能感同身受,没有人能提供给你具体的解决方法。
只能咬牙熬,熬过去就赢了。
齐晓燕根据自我认知和对大环境趋势的预估,重新规划未来职业,转型成为短视频商务。
当时的公司给了她不错的职业背景,教会她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好的工作习惯。
她将此落实于实践当中,2021年9月18号在自媒体账号“编导小齐”迎来了第一条完全属于自己账号的“爆款”视频——《搞事业专场:靠三年剪辑赚15万》,播放量高达275万,一晚上涨粉10万。

因为自身发展原因,2022年4月,齐晓燕选择成为一名自由编导,留在北京继续打拼,在短视频行业继续深耕。
她在自己账号发布视频鼓励每一个想要北漂、沪漂、杭漂的人,拒绝互联网焦虑情绪的渲染,勇敢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用她的话来说:“大家其实对于去到任何一个地方的迷茫和害怕是一样的,北京和石家庄没有什么区别,你害怕的不是北漂很艰难要吃苦,你害怕的是未知,怕的是你自己没有做好准备,遇到了问题手足无措,那我就把我当时来北京真实遇到的所有情况都告诉你们,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你做好心理准备来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彷徨。”
善于选择是打怪道路上的重要法宝
齐晓燕这几年在各个行业之间反复“蹦跶”,多个职业之间反复“跳槽”,这其中有许多迫于大环境的无奈之选,但也有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而权衡利弊的抉择。
“选择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我们对时代与趋势以及自我擅长的认知做出最符合当下的选择。选择始终大于努力。”
说到为什么选择短视频行业,她说她人生中的大部分决策都是迫于现实环境的,选择短视频行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这个理由赤裸且现实。

师范英语专业毕业,大三实习后本可以继续留用成为高级英语教师,可三千五的工资怎么满足得了家里病人的用药费用?
“我不想在我的亲人生病的时候,医院墙角的祷告声中有我的声音。”
齐晓燕对自身能力和社会环境做出了充分的估量,她需要在大厂、在线教育、娱乐圈、短视频、配音这五个领域做出行业选择。
她成功拿到了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新东方的offer,在线教育行业给她开到的薪资最高到了1.2万,还有高提点的提成。
她抛开短利开始思考在线教育到底能否走远,是否值得深耕,最终她判断行业走不远,于是果断放弃。
大厂走得通吗?齐晓燕拿着微博百万大v的经历寻找大厂的运营职位,结果投出去的简历都杳无音讯。
被拒后她得到一个结论:“我太过于高估自己,北京能人太多了,我算老几啊,大厂凭啥要我啊。”这条路注定是走不通的。
配音幕后的工作时间和收入不稳定,基本就是等饭吃;娱乐圈是个名利场,能否被尊重基本靠关系和咖位,基本拼人脉和资源,这是决定行业人员在竞技场取得胜负的关键。
最后两个职业都pass了。

短视频行业,项目周期短,只要视频的数据好,卖货gmv(商品交易总额)高,这项成就往简历上写既好看又容易跳槽。
不需要熬资历耗时间,只要能做出“爆款”视频,能卖出货就能快速获得人脉资源。
除去这些物质层面的需求,齐晓燕还是个表达欲旺盛的人,她渴望能走向台前,表达自己,输出真正能让订阅者有获得感的内容
在短视频行业的继续深耕,放弃了其他道路的选择,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当提到关于齐晓燕放弃其他行业的选择后是否会有遗憾这个话题时,她坦诚讲道:“肯定是会有遗憾的,但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愿以偿,阴差阳错也会有很多惊喜

写在最后:
她可以选择的道路从“只有”“只能”的“一条路”变成了“可以能够”的“多条路”,这是实力、资历、阅历所赋予的,也是她怀揣着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仰、善于选择的能力所赋予的。
现如今所拥有的一切不是终点,不是结局,仍然还是从0到1的过程中,究竟什么才是那个1,如何定义那个1,齐晓燕还在不停地探索。
那个1,有着无限可能。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