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病逝,终年101岁。消息传回中国后,中央立即发去唁电,称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一直彪炳青史,为世人景仰,张学良先生千古!
据说张学良临终前,曾说要葬礼简办,最后按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于夏威夷一个高级墓地。那么,张学良既然说过想回国,为什么没有安葬中国呢?

1931年,东北大地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张学良随后前往西安。在国共联合抗日的前夕,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态度,走上抗日之路,张学良毅然发动了兵谏。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犹如晴天霹雳,让蒋介石惊愕不已。
事变之后,张学良为了向蒋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去便陷入了蒋介石的软禁。
直到1990年底,在被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之后,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得知这一消息,中共方面迅速派人向张学良发出诚挚邀请,希望他能回到大陆看看。但遗憾的是,张学良最终以委婉的方式拒绝了这份邀请。

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已年逾九旬的张学良,仿佛一只挣脱牢笼的猛虎,感慨万千。他喟然长叹道,自己的人生在36岁那年就已然结束,往后的岁月仿佛是一段不属于真正自己的时光,充满了无奈与怅惘。
离开台湾后,张学良与夫人赵一荻踏上了前往夏威夷的旅程,原本他们只是打算在那里短暂休养。然而,夏威夷那宜人的气候、美丽的风光深深吸引了他们,最终二人决定在此定居。他们在檀香山市区希尔顿度假村三栋22层的公寓中租下了一套房子,开启了新的生活。

张学良对夏威夷的喜爱日益加深,一方面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他在经济上毫无压力。且不说于凤至去世前给他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单是他自己收藏的众多名贵字画,就足以让他实现财富自由。
因此,张学良甚至萌生了在此终老的想法,开始寻觅合适的墓地。机缘巧合之下,1992年,菲律宾政府批准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的遗体运回国下葬。费迪南德・马科斯生前曾在夏威夷流亡多年,还提前购置了墓地。如今丈夫遗体要被运走,其夫人便决定出售这块墓地。消息传开后,张学良立刻前往考察。
他发现这块墓地位于欧胡岛上的“神殿之谷”,坐落在一处风景秀丽的小山坡上,四周景色如画,让人心旷神怡。张学良对这块墓地十分满意,毫不犹豫地花重金将其买下,并进行了精心修建,墓地的奢华程度令人咋舌。

墓地的入口处是一条水泥斜坡,安装铁门的石墩上刻着“以马内利”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意义深远,作为基督教的宗教术语,寓意着“上帝与我们同在”。自从被软禁后,张学良逐渐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每周都会前往教堂做礼拜,这四个字也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信仰。
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不幸离世。仅仅一年后,张学良也追随爱人而去,他留下遗愿,希望能与赵一荻合葬在一起。于是,二人最终被安葬在了这块他们精心挑选和修建的墓地里。

坟冢由大理石整体覆盖,墓碑与坟冢浑然一体,正面刻着张学良和赵一荻的中英文名字以及生卒年。坟冢靠前的位置两侧,各有一个长石凳,而后侧的山坡上,还矗立着一个白色的十字架。
从墓地的整体方位来看,明显朝向东北方向的老家,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情不言而喻。晚年的张学良,心中无数次涌起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未能亲自为父亲张作霖扫墓,成为了他心中难以释怀的最大遗憾。
张闾蘅(张学良第五个弟弟张学森的女儿)曾感慨地说,大伯这一生,很多事情都没有赶上合适的时机,到了晚年,他的心中一直念念不忘中国大陆。

张学良的一生,功绩卓著,其中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更是广为人知。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对于张学良,外界也存在一些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九一八事变中他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导致东北迅速沦陷。然而,人无完人,张学良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作为“少帅”,堪称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