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多年的“白幼瘦”审美,终于OUT了?

信息周末 2024-10-02 02:01:14

一个发现:奥运会过后,我们明显感觉身边的女孩谈论肌肉、线条的话题多了起来。这似乎在说明,越来越多女孩正有意识地摆脱“白幼瘦”的刻板审美。

但近段时间,郑钦文代言某品牌的海报,却让“白幼瘦”审美再一次成为热议话题。

海报上的郑钦文不仅变白了,连肌肉线条都加了一层柔光滤镜。赛场上挥汗如雨、富有力量感的“QueenWen”,一下子变得“甜美”了。

一时间,“郑钦文也逃不过白幼瘦”的讨论声渐起。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名为“地母系”的审美在互联网逐渐流行,这种讲究力量、原始和大气的审美,正在成为女孩们回应“白幼瘦”的有力武器。

今天的文章,我们想来聊聊。

“地母系”审美是什么?

“地母系”,顾名思义,与古老的“母系社会”文化有关。

在母系氏族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崇拜生育和丰收,这种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审美观。如今互联网广泛讨论的“地母系”审美正是指从古老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推崇女性力量、强调丰腴之美、崇尚自然生命力的审美倾向。

直观来看,“地母系”审美更偏爱丰满圆润的身材和大气厚重的长相,认为这代表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孕育生命的强大力量。

比如,郑钦文充满力量感的肌肉、修长高大的身姿所展示出的生命力,给人一种鲜活有力的既视感,就像古老部落中的女性酋长,看起来踏实又可靠。

再者,巩俐和钟楚红也是网友评出的“地母系”典型代表。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巩俐的外貌,网上一直不乏“土”“五官不够精致”“钝感重”等评价,而这恰恰是“地母系长相”所推崇的特点。

在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地母系长相”标准里,女性的五官通常走势偏平,线条粗犷,锐角稀少,整体呈现出一种四平八稳的宽厚感,让她们散发出一种庄严神圣又温和包容的能量。

“钝感十足的面部+丰腴紧实的身材”是地母系美人的典型特征,既气质厚重,又不失温婉优雅。

审美是个轮回,“地母系”其实是“白幼瘦”的前辈

事实上,“地母系”并非什么标新立异的新兴趋势,早在“白幼瘦”大行其道之前,地母系一度也是一代青年群体的集体审美倾向。

上世纪90年代,大众审美受港产片影响颇深,因此,像巩俐、钟楚红等女星追求自然肤色、蓬松黑发、不刻意强调细胳膊细腿的穿衣打扮成为一代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在当时,这种审美倾向并未被冠以“地母”之名,却已有像对女性原始美的欣赏、对健康肤色的认可等“地母系”的影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日韩流行文化开始席卷亚洲,也是在这一时期,“白幼瘦”开始出现。

长久以来,“可爱”在日本审美体系中极具话语权,为了追求纤瘦和自然的幼态感,日本女生通常会有控制饮食的习惯。在妆容方面,日本知名时尚杂志《Woman》曾调查583位日本男性喜欢的妆容,发现近七成受访者更喜欢女生画“细眉”。比起魅惑的“猫眼”,过半数男生更喜欢楚楚可怜的“下垂眼”。

“白”代表着肤色白皙,“幼”代表着年轻可爱,“瘦”则代表着身材纤细。慢慢地,这种审美在网络平台上被广泛传播和追捧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变形,被消费主义冠以各种各样的新造词,同时改变着我们的审美倾向。

从前几年的A4腰、BM风、漫画腿,到后来的纯欲风、短中庭、大卧蚕等等,都是白幼瘦演化出的审美变体,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为对男性审美的迎合。

女性身上的娇嗔、妩媚、柔顺和淡然的气质,一度被塑造成社会主流的性别理想类型。

因此女性一旦表现出“越轨”倾向,例如中性、刚强,甚至有一定侵略性时,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主流”的颠覆,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和不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塑造的“完美形象”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互联网用户,“比较”的枷锁无形间落在人们身上。当人人都开始用他人的标准来审视自己,追求被大众认可的审美时,畸形的审美便肆意生长。

尊重每个人的身材差异,胖或瘦都可以很美

“白幼瘦”审美在东亚各国尤其流行,这使得女孩们长年累月为自己的身材还不够“好”而感到烦恼。

在豆瓣话题#我所经历的身材焦虑中,无数网友讲述的焦虑故事不过冰山一角,更触目惊心的是,话题被浏览1878.1万次。

媒介并不仅仅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它还会成为审美标准的建构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力量女孩”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用汗水雕琢出的健美身材——结实有力的大腿、紧实挺翘的臀部,彰显着充满生命力的美。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国家队的女运动员们。

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在拿下冠军后,毅然为那些被“白幼瘦”霸凌的女孩发声:人间值得,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这些胖姑娘;

女子举重队更是对“白幼瘦”的审美进行了有力“回怼”,在说到身形问题时,东京奥运会女子87公斤级举重冠军汪周雨调侃道:“我感觉我们身材都还可以,我感觉太瘦了也不好看。”

站在赛场上,她们的美早已不屑于被体形的宽窄、体重秤上的数字所限制。“她们的大腿围度是用来站稳的,手臂的肌肉是用来捧余生的奖杯的。”

曾经被视为“缺点”的粗腿,如今成为力量和美的象征。主打突出臀腿线条的运动品牌Alphalete等也迅速走红,女孩们身着色彩斑斓的健身短裤,大方地展示着运动带来的健美曲线,宣告着对“白幼瘦”刻板审美的反叛。

正如张爱玲笔下的女神形象——“一个强壮、安静、肉感的女人”,她们不再追求病态的瘦弱,而是渴望拥有健康、有力量的身体。

“地母系审美”的兴起,是女性审美意识更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它也不应该成为新的审美陷阱。无论身材胖瘦,健身运动是为了追求健康和快乐,而不是为了迎合新的一套审美标准。

尊重每个人的身材差异,鼓励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盲目追求所谓的“好身材”,这才是地母系存在的意义。

雨衣、贾瀚阳(实习生)

责编 吴耀锋

0 阅读:29

信息周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