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案人员:江西武宁“00后”郑思远及其两名徒弟、一名朋友因涉嫌敲诈勒索被警方采取刑事措施,其中一名徒弟刚成年。
• 投诉规模:郑思远团队自去年起在全国发起超千次投诉举报,仅12315平台提交1360余次,涉及标签瑕疵、过期食品等问题。
• 运作模式:警方调查显示,该团队采用“发现问题—举报索赔—二次施压”模式,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施压索赔,甚至蹲守店铺等待食品临期后购买索赔。
• 商家困境:小商户面临检查、赔偿双重压力,有店主称“心理压力比赔钱还大”。
• 律师辩护:代理律师称郑思远行为属于“正常维权”,不存在威胁胁迫。
• 警方行动:修水县公安局对郑思远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案件仍在侦查中,暂未公布详细案情。
• 职业打假边界:
• 支持观点:职业打假被视为“市场清道夫”,倒逼商家规范经营。
• 质疑声音:以牟利为目的的密集投诉被指“维权变味”,可能演变为敲诈勒索。
• 法律与道德冲突:市场监管人员指出,过度依赖投诉量“薅羊毛”可能损害普通商户权益,偏离消费者保护初衷。
• 时间线:郑思远于2025年3月14日被监视居住,其团队三人同日被拘留。
• 社会影响:案件引发对职业打假商业化、团队化运作的讨论,部分从业者呼吁明确法律边界以防止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