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B站!后劲真大!看她花式丢脸,真是我下饭神片!

蔚子观影 2025-03-24 17:21:02

有这么个女的,在网上带货,卖耙耙柑。

别人家直播,都会夸自家的水果又甜又多汁,她却说:很难吃,是酸酸甜甜的,这品种不应该是这样的,是我种的太差了…

但网友们却好像被下了降头,纷纷下单。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反向营销?

还有人收到货后,当场写了篇小作文:酸到牙疼,无法释怀…但细细品味后感受到了果树的艰苦,这真是自强不息的耙耙柑啊!

怎么回事,被洗脑洗到主动上价值了?

这女的又说:我害怕我种的耙耙柑毁了我们县耙耙柑的名声…

网友:放心,你的耙耙柑只关系到你一个人的名声(狗头)

还有好事者建议:你可以一半发自己种的,一半发邻居种的,对比着吃,才能比出来你的耙耙柑有多难吃呀!

好吧,山上的笋都让你们夺完了…

这个up主名叫林浅喜,B站账号“星河坞”。

2019年,她放弃了成都的城市生活,来到四川蒲江县农村,承包了一片果园,期待未来种出果子,在网上卖货,成为下一个“李子柒”…

谁知六年过去了,她得到的是“反向李子柒”“赛博陶渊明”“果园郭德纲”等离谱称号。

而看她视频的网友大多有了以下这些症状:

视频一开始,就已经准备笑了…

尽管视频往往就是怼脸拍,不化妆不开美颜,但一看就停不下来…

停不下来的结果,就是下单买她的耙耙柑,而买到了酸的,会仿佛中奖一般兴奋。这还是初期症状,发展到后来,哪怕在别处买到酸的耙耙柑,都怀疑是林浅喜种的…

林浅喜的视频,猛一看,还真有点“李子柒”的意思。

遥远的2019年暮春,她带着一条叫“奥特曼”的狗,搬进了成都附近的小村子,在村里找了一个十年没人住过的房子,一手一脚装修起来。

简陋中带着点文艺,乡土中透着恬静优雅…

但开启种植大业后,画风突变…

原来的林浅喜,长卷发牛仔裤帆布鞋,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现在的林浅喜,双麻花辫子,花棉袄棉裤,远远看去,乌鸦想起了一个古早的小品角色:魏淑芬…

把林浅喜忽悠进村的,是她的一个朋友。

朋友说:这个柑橘树就在那里,已经种好的,它自己会开花结果,到收获的时候,我们就去把它们摘下来去卖。

林浅喜一想,这又轻松又赚钱的事儿,不能少了我…

但等到她回了村,朋友却说,工作辞不掉,你先坚持一下…

这个故事像极了“陪朋友考电影学院,结果我考上了”,故事的结局是,林浅喜在村里住下了,那个朋友,不再是她的朋友。

头两年,林浅喜承包的是耙耙柑和猕猴桃,确实,树都是现成的。

但她很快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她完全没有技术,面对这些果树,她能做的,是每天到果园里走一走,给树加油。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对着树喊:加油,你们可以的!

她还想过,买两个音箱,放在果园两头,夏天放柔和的音乐,防止它们暴躁,冬天放摇滚,让它们燥起来,支棱起来。

幸亏音响太贵,最后没买,她感叹:贫穷有时候还是能让人保持理智的。

无效努力之后,林浅喜还是决定,学着村里人的样子,干点正经事:修枝、疏果、给果子套袋…

但她实在太菜了,在地里干活儿一小时,就要休息半小时。

没干多久,快到饭点了,就急急忙忙赶回家做饭。

做饭也很困难,以往只用打开手机点外卖,现在要用土灶做饭。

一边看着火,判断要不要添柴,一边看着锅里的菜会不会糊,经常是只做一个菜,还会翻车吃不上…

不久之后,邻居提醒她,要打农药了。她想偷个懒不打,觉得发现虫子了,自己可以捏死…

结果等到真长了虫子,她根本不认识。

经邻居指点,才发现树上的小红点,就是一种叫“红蜘蛛”的虫子,这要是一个个捏死的话,估计得捏上一整年…

折腾到夏天,猕猴桃结果了,个头只有核桃那么大。

摘核桃,不,猕猴桃的时候,她都不敢找人来帮忙,怕人家笑话。

但邻居非要来帮,看着她种出来的果子,忍不住感叹:这个种植水平,不仅在村里能排倒数第一,县里也能拿到名次!

还阴阳她:你的猕猴桃树,远看还以为是一棵风景树(意思是没结什么果)。

这嘴淬过毒是吧…

林浅喜只好安慰自己,别看它小,它能盘,我们村没有人能种得出来这种自带保健功能的猕猴桃。

林浅喜虽然种植水平差,但是她身体也不好啊…

除了上面说的,干一小时要休息半小时,她动不动就肌肉酸痛,动弹不得,累得做视频都不加字幕了。

有一次上肥料,干了一整天,累得在家里躺了三天。

第四天上工,来之前想好了,这回要支棱起来了,干了半个小时后,又决定放过自己,做事不要强求,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她还反复中暑,中暑中到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胸闷,之后就开始头晕,然后浑身开始没有力气…

更有诸多匪夷所思的“误农”经历:

出门摔一跤,休息一天;

剪枝剪到铁丝,赔了一把剪刀,亏损90块钱;

雇了个大叔帮忙打农药,只是看人家打农药而已,却因为吸了太多中毒,还得大叔送她去医院…

网友锐评:林教授的主要学术成果《误农大全》《猕猴桃减产技术》《耙耙柑提酸实务》《土地肥力降低速成八法》《猕猴桃绝收秘笈》《果树传染病传播加速学》…

在培育果树的道路上屡屡受挫后,林浅喜还不忘多开辟一些新赛道。

比如,种菜。

又翻土又施肥,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呢,她的菜园子,猛一看,都看不出是个菜园子。

邻居建议她种佛手瓜,说高产似母猪,但她种的佛手瓜,只接一个果,第二年,干脆不结果…

种点韭菜,东倒西歪,扶都扶不起来。

辣椒,拔了吧,它结了一个辣椒,不拔吧,它就结了一个辣椒。

再看看园子旁边,野生的毛豆、扁豆、丝瓜,一个赛一个精神,真是气死人。

网友热评:谢谢你帮我理解了陶渊明的种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直都想不通,为什么这样辛苦还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至今天,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再比如,养鸡。

结果鸡迅速以各种方式消失:淹死、打架打死、被邻居家的狗偷了,还有离奇失踪的…

林浅喜觉得,这些鸡无情无义,跑得太快,还会飞,喂它们毫无感情回报。

她给硕果仅存的两只鸡买来鸡窝,斥百元巨资,但它们就从来没在里面下过蛋。‍‍

直到有一天,邻居来看她,问:你为什么不养两只母鸡下蛋呢?

她这才发现,自己养的是公鸡…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农村沦为笑柄,在互联网成为网友快乐源泉的博主,我们看着她,一天天地改变。

六年时间,我们看着她种的耙耙柑,从产量低到产量高,从酸到甜。

也看着她忍痛砍掉了羸弱的猕猴桃树,改种桃树、梨树…

一场场失败,一次次重燃希望,一点点进步…‍‍

一个“养成系”果农,等到她收获的时候,观众怎能不想分享(担)收获的惊喜(吓)呢?

而更重要的是,她代替无数个城市人,去全身心感受和体验,平行时空里的乡村生活。

她感慨植物有着极其顽强的精神,怎么着都能活,“向死而生的生命里,灿烂且荒唐”。

她感叹农村邻里间的关系如此之近,种的菜随时互相分享,农忙时喊一嗓子就能互相帮助。

乡亲们嫌弃她,但不抛弃她,原来没有边界感的生活,也有很美好的一面。

她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那些在她看来是“吃大苦”的事,原来是农民的日常。

比如,摘果的季节,连晚上都要干活,半夜一两点,狗都起不来…

比如,果子快成熟时,要在地里支个帐篷看着,防止别人偷,但即便如此,她还是被偷过桃树苗。

再比如,农民要承受各种不可抗力…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听起来平淡又美好的字眼下,却是农民跌宕起伏的一年。

耕耘的时候与天地争时,对抗不同的自然灾害,丰收的时候又要去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

林浅喜入村的几年里,第一年技术不成熟,第二年遇到了涝灾,大水把县里的桥都冲了,第三年遇到了霜冻,橘子被冻坏了,第四年旱灾,高温持续半个月…

在她心头无数次呐喊,或激动或沮丧到睡不着觉时,她发现,乡亲们的情绪特别稳定,似乎好坏都能接受,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有意思的是,在林浅喜进村前,很多村民不知道什么是B站,而她也不知道怎么种果树。

他们在嘲笑彼此中,赢得了某种优越感,也在被嘲笑中,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发现了彼此的价值。

六年前,林浅喜是一个四体不勤的城市女孩,六年后,她依然干不好农活,但她的身上多了一分充实和自信,和一股扎根土地的力量。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评论:有人说没坐过高铁就离谱了。

而另一位网友回复他:

离谱吗?我没有坐过。

你见过土地吗,那种最原始的土里面有各种各样奇怪虫子的土,被田鼠打过洞的土地?你见过土豆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见过秋收时那地里会翻出多少土豆吗?你知道长在半山腰的菜籽和麦子是怎么收的吗?你见过晾在地上的牛粪吗?你睡过炕吗?

…没有坐过高铁很好笑吗?你活在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不是觉得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跟上了时代?坐没坐过高铁,又能证明什么呢?其实见世面,见的是世界的每一面吧。

身处城市的我们,总有一些想当然,比如认为城市、高楼,便利高效的生活,就更文明,更高级,甚至认为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常态。

我们根本不知道,多雨、台风,甚至细微的温度变化,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有着全然不同的意义,农民丰收的喜悦,也并不亚于在城市人出门旅行吃大餐的快乐。

我们对人生可能性的想象,是多么的匮乏。

《隐入尘烟》

如果见世面的定义再推而广之,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其实更浅薄。

我看过这样一组数据,地球上的生物,大约80%是植物,13%是细菌,2%是真菌,而动物只占了0.47%,人是这0.47%中的2.5%。也就是说,人是占总生物量的0.01%。

人类就像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

而我们大多数时候,没有好好注视过这个地球。

《克拉克森的农场》

我想,林浅喜的经历之所以动人,正是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个体有多大的潜能,可以不断地突破自我,伸向更广阔、更深远的世界。

在一个人人都在喊着“躺平”“摆烂”的时代,她总是在努力地做点什么,哪怕是“半死不活”地做,哪怕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哪怕头几年里一直“跪着”,但她一直在慢慢拓宽人生的边界,把轨道变成旷野…

从2019年到现在,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懂的。

世界纷纷扰扰,世界没有变得更好。

当过往的经验失效了,当问题变得特别庞大而复杂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无力感虚无感,会想要逃避…

或许对抗虚无的方式,就是把日子过出滋味。

当我们把“过日子”当作生命的主体去重视,当我们将过好眼下的每一天,看得比战争、瘟疫、财富都重大,或许生活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和面貌。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心耕耘的人。

这是林浅喜告诉我的,是乡村,是那些果树、庄稼告诉我们的,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