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
读的快,忘得快
很多记不住
读过不少书,再拿出来看,发现白读了?
看完一本书,没多久便忘得差不多了。甚至连书的主要内容都快记不清了?
今天从书中看到的价值,过去看不到:过去看到的,今天基本记不得?
是否思考过,掉入陷阱的原因是什么?
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画线或摘抄有启发的句子,这只不过是不断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用原始的方法努力,就陷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采用新的读书方法,只花一半的时间获得翻倍的收获
如何升级读书方法——在知识间建立联系
大脑的记忆,是将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除了帮助记忆外,将新旧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理解和认识。
慢即是快——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书不可求快,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已有和新知识进行网络状联系,才有可能内化知识,形成新行为的暗示。读书不再求速度,相反,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和过去哪些经验相关。在记录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发现能直接改进工作的方法。产生知识的复利效应状态。所有读过的书,都将为我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读书发现——临界知识(同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
思维
生活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就是临界知识。每一种临界知识,都是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临界知识可以频繁地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场景。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和已有的模型进行联系,观察背后是否有关联,这样,经常会发现过去没有看到的规律。当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寻找可能会讨论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们熟悉的知识?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