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可能进入了两难局面!不是化不了,是中央该不该帮着化?

半芹谈商业 2024-10-20 05:22:46

朋友们,你们是否也曾被这样的新闻刷屏:某市政府濒临破产,员工工资无法发放?某省债台高筑,融资能力严重受限?诚然,地方债务风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就在最近,中央的一纸文件,再次将这一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到底是该继续"默默买单",还是让地方自食其果?看来,化解地方债务陷入了一个棘手的两难境地!

追根溯源,地方政府为何会陷入如此举债窘境?原因无他,快速发展是祸根。为了吸引投资、拉动GDP增长,很多地方在过去二十年狠砸一把,大举贷款兴建各类基建项目。钱好赚,债就多,结果到了现在收益渺茫,还贷压力把不少地方政府逼入绝境。

对症下药,该如何"去病"?中央的政策基调一直是"谁主张谁负担,谁执行谁担责",坚持不搞舆论放任的"看客行为",地方自身首当其冲要勒紧裤腰带。而在现实操作层面,中央也确实"伸出援手":一方面默许地方通过发行特殊债券等方式"换马甲",将高息隐性债务转为低息显性债务;另一方面直接拨付补贴资金,分担债务压力。

曾几何时,"有中央撑腰"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潜在期望,不过如今中央的狐疑也在加重。如果把地方债务风险一概"买单",无异于对借钱无度的行为猝不及防,反而助长了不负责任的举债冲动。毕竟,一旦地方形成"借就是了,最后中央总会来兜底"的风险偏好,那么未来的债务泡沫只会越滚越大,成为压垮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

那中央该如何打平这个天平?权衡利弊后,中央的操作路线正在逐步明晰化:一方面明确表态"救不救由我做主",对哪些地区伸出援手将由中央掌控节奏;另一方面对被救助的地方将更严格约束,事先事后都必须遵循财政纪律。对此,有分析认为中央所推行的"有条件救助"政策,不失为一种既避免系统性风险爆发,又起到一定惩戒约束作用的较优选择。

当然,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更关心这一切最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从利弊来看,一旦债务问题缓解,地方政府将有更多空间为民众谋福利,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更加优裕。但前提是,一系列化债效用必须要体现,而不是让债务问题像冰山般不断蔓延、滚雪球式恶化。否则,届时由于经济低迷和财政紧张,我们的生活水准很可能在日后出现下滑。

因此,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中央应该给予适当支持,但前提是地方必须遵守财政纪律,防患于未然。毕竟,历史债务虽然是过去留下的"烂账",但清算这笔账本的重担,最终仍将由我们所有人来共同承担。大家有何高见?

0 阅读:178

半芹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