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女孩结婚,竟有多人大哭不止,网友知情后痛批

加油老胡 2024-10-24 14:10:41

结婚,那可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儿,按理说啊,碰到这种好事儿,大家都该是满脸笑容,心里跟吃了蜜似的甜。但就在2022年的一天晚上,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结婚录像,那场面,可真让人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录像里头,几位老婆婆围着新娘子,不是喜笑颜开地祝福,而是嘤嘤地哭了起来,这一哭还哭了老半天,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这画面一出来,网友们可就不淡定了,纷纷表示:“这阵势可真没见过,看得我心里直发毛。”

我心里也犯嘀咕,这大喜的日子,老婆婆们为啥要哭呢?难道有啥不开心的事儿?后来一看评论,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讲究呢。

有知情网友说,这“哭嫁”的风俗啊,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流传很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候赵国的公主要嫁到燕国去做王后,她的母亲赵太后跟女儿惜别时,就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这一哭,就成了“哭嫁”风俗的起源。

虽然这风俗在解放之后大部分地区都近乎消失了,但在四川的一些偏远农村,这“哭嫁”的传统还保留着。在川西地区,“哭嫁”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坐堂”。在女子出嫁前的几天,伯母、婶婶们就会在晚上备些酒菜,给女子提前做个饯行仪式。仪式上,这些长辈们就会借机“哭嫁”。

这“哭嫁”的时间啊,一般从女子出嫁前一个礼拜左右就开始,凡是来送礼看望的族人、乡邻都得哭。特别是到了女子喜期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会达到高潮。而且啊,“哭嫁”还不能乱哭,得遵从礼仪,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哭祖宗的、哭爹娘的、哭哥嫂的、哭姐妹的,还有哭媒人的、哭梳头的、哭上轿的等等。

我估摸着啊,这风俗能保留下来,还是因为这部分地区的人特别看重亲情。他们想通过“哭嫁”这种方式,把女子对家人、族人的依恋之情,还有家人、族人对女子的不舍之情都宣泄出来。

不过呢,民俗专家也说了,虽然“哭嫁”是种风俗,但也不能说它就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毕竟,有人笃信这种风俗习惯,那咱就得尊重。

拍摄这段录像的网友说,画面中的几位老婆婆分别是女子的几个伯母、婶娘和姑姑,她们拽着女子的手嘤嘤啼哭,哭了足足有15分钟左右。如果不是男方催着出发,估计还得继续哭下去呢!这种习俗很丑陋,应该摒弃。

说实话啊,我看着都差点儿掉眼泪了。但话说回来啊,结婚毕竟是件大喜事儿,亲属们这么一哭,确实会让气氛变得有些沉重。新娘子的心情估计也会受到影响,毕竟谁也不想在结婚这天看到亲人哭哭啼啼的。

所以啊,我觉得啊,这种“哭嫁”的风俗虽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但在现代社会里,咱们还是得适度地看待它。毕竟啊,结婚是两个人喜结连理的美好时刻,还是应该以喜庆、欢乐为主旋律。当然了,每个人对风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不同,咱们还是得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信仰。但总的来说啊,我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婚礼上留下最美好的回忆,而不是被一些传统的束缚所影响。

0 阅读:0

加油老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