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静斋论诗:
《八风不动·心守真如》
作者 李愚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轼的这首偈子,仿若一道灵光,穿透历史的长河,照进我们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超脱的渴望。
苏轼与佛印和尚相交甚笃,他们之间常常互相切磋禅理,留下了诸多佳话,而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对今人的启示。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北宋,苏轼,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坛巨擘,仕途坎坷,历经无数的起起落落。
彼时,苏轼在黄州的赤壁之下,观江水滔滔,感人生之无常,于佛法禅道之中多有参悟。他自觉心境已达极高境界,能不为外界的种种干扰所动,于是挥毫写下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一诗。
这 “八风”者,乃是世间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种境界之风,能不为其左右者,堪称定力超凡。
诗成之后,苏轼差人将诗送过江去给佛印和尚。并满心期待着佛印的赞赏,认为自己这首诗足以彰显他深厚的禅学修养。
佛印接信看罢,只是微微一笑,略作思索后,便在诗笺上大笔一挥,写下 “放屁” 二字,然后让来人将诗带回给苏轼。
苏轼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佛印的夸赞,未料到收到的竟是这样一个粗俗且看似无礼的回复。他顿时怒从心头起,心想自己如此诚挚地与佛印分享心得,他怎能如此戏谑于我。于是,苏轼气冲冲地乘船过江,直奔佛印所在的寺院,决心找佛印理论一番。
当苏轼满脸怒容地站在佛印面前时,佛印却不慌不忙,只是平静地问道:“苏大学士,你不是说自己‘八风吹不动’吗?为何我这区区一个‘屁’字,就让你如此大动肝火,过江而来呢?” 苏轼一听,顿时愣住,心中恍然大悟,顿感赧颜不已。
这则故事看似诙谐幽默,实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禅机。所谓的心境平和、不为外界所扰,并非仅仅是口头上的宣称或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欺。真正的修行与定力,是要在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看似微小却又能触动内心深处的挑衅与干扰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人生在世,谁不渴望拥有一份不为外界所扰的宁静?谁不想在功名利禄的旋涡中保持清醒的自我?然而,现实却总是如影随形地考验着我们的定力。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八风” 更是变幻出各种绚丽而诱人的模样。
看那职场之上,升职加薪的喜讯传来,赞誉之声如潮水般涌来,有人便在这 “利” 与 “誉” 的裹挟中迷失了方向。曾经的谦逊与努力渐渐被骄傲与懈怠取代,他们开始沉醉于虚荣的光环,忘记了初心与使命。而当面临裁员或降职的危机,“衰” 与 “讥” 如凛冽寒风,又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不陷入自我否定与抱怨的泥沼?
在社交的广袤天地里,一条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都可能成为 “称” 与 “毁” 的源头。他人的夸赞让人心花怒放,而些许的批评则可能引发愤怒与争执。我们在这虚拟的社交评价体系中,如同风中的落叶,飘忽不定,为了他人的认可而不断地修饰自己,甚至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再看生活的琐碎日常,“苦” 与 “乐” 交织其中。一次意外的惊喜,如中彩票般的 “乐”,可能让人为之癫狂,陷入无尽的欲望追逐;而遭遇挫折与困苦时,又有多少人能以初心对待,以平和之心接纳,不被情绪的风暴席卷?
真正的内心强大并非是在顺境中的自我标榜,而是在逆境与挑衅面前的从容与淡定。“八风吹不动”,不应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修行与涵养。
我们需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洞察每一个情绪的起起落落背后的真相。如同在喧嚣的尘世中开辟一方净土,于内心深处种下一颗宁静与智慧的种子,用正念与觉察去浇灌,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当我们再次面对 “八风” 的侵袭时,方能如那屹立于磐石之上的智者,微微一笑,任它来去,而我心自安然。
在这纷扰的人世间,愿都能从这古老的禅机中汲取智慧的力量,以 “八风吹不动” 的心境,笑看人生的风云变幻,坚守内心的真如本性,书写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超脱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