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白鹿和关晓彤的年代剧,才知道“国民闺女”的演技有多牛

和风聊娱乐 2025-03-09 05:34:44

2025年3月,白鹿主演的年代剧《北上》因“自毁式”造型与浮夸演技引发争议,而两年前关晓彤在《小巷人家》中润物无声的表演却被观众反复回味。

一部是涂黑皮肤、戴牙套的“形式主义”,一部是素衣布鞋、眼神藏戏的“灵魂共鸣”,两位“国民闺女”的较量,揭开了流量演员转型的困境与曙光。

白鹿的《北上》:用力过猛,难掩空洞

涂黑皮肤≠年代感,表演细节露短板

在《北上》中,白鹿饰演的夏凤华以“黑皮钢牙妹”形象登场,刻意涂黑的肤色和突兀的牙套被观众吐槽“像抹了煤灰的喜剧角色”。对比童年演员李洛伊饰演的小夏凤华——自然黝黑的皮肤、灵动的野性眼神,成年版的白鹿反而显得“假面感”十足。

一场在河边洗衣服的戏份中,她机械地捶打衣物,眼神空洞,被网友调侃“仿佛在拍洗衣粉广告”。

偶像剧式浮夸,与年代剧格格不入

白鹿的表演仍带着古偶剧的痕迹。例如,夏凤华因家境自卑而暗恋青梅竹马时,她瞪眼、咬唇、手指绞衣角的“设计感”动作,被批“像校园玛丽苏女主”。面对母亲病重的高潮戏,她嘶吼着摇晃病床,却因表情夸张被观众吐槽“情绪像开了倍速,毫无代入感”。

转型野心遇挫:形式大于内核

尽管剧组营销“为角色牺牲形象”,但白鹿的表演未能撑起人物的复杂性。与老戏骨萨日娜对戏时,对方一句轻描淡写的“日子是熬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瞬间将她程式化的嘶吼衬得苍白无力。导演试图用造型掩盖演技短板,反而暴露了剧作内核的贫瘠。

关晓彤的《小巷人家》:素衣布鞋,演活时代脉搏

从“国民闺女”到“小巷少女”:颠覆性蜕变

在《小巷人家》中,关晓彤饰演的庄筱婷褪去华丽,以素净布衣、齐耳短发亮相。没有麻花辫的刻板造型,仅凭一双沉静的眼睛,便将90年代小城少女的隐忍与倔强演绎得淋漓尽致。

哭戏封神:细腻层次打破质疑

关晓彤的哭戏成为全剧高光。面对母亲被迫妥协的无奈,她先是咬唇强忍泪水,接着转身时一滴泪悄然滑落,最后蜷缩在墙角无声抽泣。这种“收放自如”的情绪处理,被观众称为“教科书级表演”。编剧透露,为贴近角色,她每天听南方方言录音矫正口音,甚至设计“手指抠掌心”的小动作掩饰紧张。

与老戏骨“飙戏”不落下风

在闫妮、蒋欣等实力派的包围下,关晓彤毫不逊色。一场与闫妮的母女争吵戏中,闫妮声泪俱下控诉命运不公,关晓彤则垂眸沉默,唯有手指死死扣住桌沿的细节,将女儿内心的委屈与反抗无声传递。导演评价:“她让庄筱婷从剧本里站了起来,甚至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

流量转型:真实感才是必杀技

白鹿的困境:表演“设计感”过重

《北上》的失败暴露了流量演员的通病:将“扮丑”“方言”等表面元素等同于演技突破。白鹿设计过多肢体语言,反而割裂了角色完整性。

反观《小巷人家》,关晓彤的表演如呼吸般自然——她不必嘶吼,一个垂眸就能道尽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挣扎。

关晓彤的逆袭:用“笨功夫”打磨角色

关晓彤的成功绝非偶然。为诠释庄筱婷,她研读剧本时写下数万字人物小传,拜访多位90年代大学生,甚至刻意减少饮食营造单薄体型。这种“沉浸式”投入,让她与角色浑然一体。正如网友所言:“她不是在演庄筱婷,而是让庄筱婷住进了自己的身体。”

年代剧拒绝“塑料感”

年代剧需要的是“生活流”演技。《人世间》中殷桃围裙擦手的烟火气,《父母爱情》里梅婷摘菜时的莞尔一笑,皆因真实而动容。关晓彤的庄筱婷之所以动人,正因她摒弃了“表演痕迹”,将市井少女的喜怒哀乐化作细水长流。

白鹿在《北上》中的“自毁式”转型,像一场喧闹的行为艺术;而关晓彤在《小巷人家》中的蜕变,则证明真正的演技无需标榜牺牲,只需让角色从血肉中长出来。

正如编剧史航所言:“好演员的功力,在于让观众相信角色的存在,而非惊叹于演员的付出。”当95花们仍在偶像剧中厮杀时,关晓彤已用庄筱婷宣告:剥离流量光环,用灵魂触碰角色,才是演员的终极使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4

和风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