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前,刘帅与邓公有分歧,开打两天后众人发现:刘帅说得对

追梦的年 2025-02-10 22:39:26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央立即着眼于下一步解放大业,决定成立新的总前委,负责渡江作战事宜。

到3月底,总前委讨论过后制定出一份《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邓公随即上报中央,没多久毛主席回电同意。

从名字可以看得出来,中央乃至总前委的大多数人最初设想都是以解决京沪杭一带的国军为主,这里属于国民党的核心统治区域,拿下后蒋介石的统治基本宣告终结。

从后来已发生的历史可知,战役打响初期大抵是按照计划进行的,但后来规模迅速扩大,由“京沪杭”延伸至整个东南地区,多点开花,多处结果。

会出现这个转变,跟刘帅的强烈建议是分不开的。

一、战前部署,重点放在东段决战

三大战役的结束,代表着国军五大主力以及大量精锐老兵覆灭,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不过蒋介石仍不死心,妄图依靠天险来顽抗,利用长江防线割据,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老蒋对这条“生命线”很有信心,曾对汤恩伯说:只要守住长江,共军就是再有本事,也只能望江兴叹。下面的人见他如此乐观,也附和道:长江可抵得上300 万大军。

此时国民党还有上百万武装力量,从上海到宜昌的广阔区域,他们布置了75万人,东段汤恩伯集团有45万人,负责防守湖口到上海一线;

西段白崇禧集团有25万人,负责防守九江到武汉一线。另还有300架飞机、120艘舰艇,看起来是海陆空立体的防御体系,实力不容小觑。

出于谨慎,毛主席和军委领导们在制定进攻计划时,都修改过几个版本。最开始准备让三野独立完成,后来担心兵力不足,又把二野加了进来。

作战任务主要是形成三个集团突击,解放京沪杭,摧毁国民政府的根基。

这三个集团分别为:以粟裕、张震为首的东集团35万人,在江阴段至张黄港地段渡江;以谭震林、王建安为首的中集团30万人,在裕溪口至枞阳段渡江;

以二野的三个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组成的西集团35万人,在枞阳至望江段渡江。

西集团渡江成功后,第3、第5兵团沿浙赣铁路线前进,第4兵团则持续向东。从这番安排可以看出,主要作战是由三野承担,二野负责截断后路实施包围,战场仅放在京沪杭一带。

不过,二野司令员刘伯承对战局有不同看法。

二、固若金汤?刘帅视之漏洞百出

众所周知,国民党的情报系统早已被我党渗透成筛子,其军事部署很早就已单向透明。刘帅在看完国军的防线后,认为不过如此,他说:

“蒋介石长江防御,大而言之,他在黄河长江之间的防御,小而言之,即他经常叫嚣的‘守江必守淮’,都因淮海战役的兵力大量丧失而无法实施。

此外,他的防御阵地也因兵力少,江防宽,与南岸交通困难而作不成。如此,他就不能不着重于重点防备。但是,他的兵力还是太少。汉口以下两千余里的长江防线,及其必要的纵深配备,太费兵力了。

在长江北岸鼓出的如汉口、浦口等要点,也各只有两个军的基干兵力。至于海军,他的江防舰队在北岸没有掩护,到处易遭短兵炮火的袭击,也不易起撞沉木船的作用。

特别是到了现阶段,他的士气越发不振。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样漫长的江防成为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任人横斩。如其一处被斩断,则全线震撼。 ”

老蒋摆一字长蛇阵,刘帅视之为“死蛇”,认为不应直把目标局限于南京附近,而是要设定一个大的包围圈,这与参与制定《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的总前委书记邓公有分歧。

刘帅还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只要我军渡江成功,无论其如何处理,战局都将发展于我有利的变化...主力尤应乘破竹之势,放胆向指定地点透入,挺进贯穿敌人纵深,施行迁回截敌退路而兜歼之,切不可为中途残敌(或掩护队)所抑留。”

中央很认可刘帅的分析,但出于谨慎,还是决定先按拟定的计划实施。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本以为会出现国军坚守血战的情况,结果敌一触即溃,到22日就下达了总退却命令,这让我方始料未及。

本来解放南京的任务是交给陈赓兵团的,但按照先前的部署,归于西集团的陈赓兵团还在豫皖交界地带,赶过来需十天,时间太久了。总前委担心南京长期无人接管会出乱子,就把距离最近的35军派过去,这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三、迅速调整,实现大迂回的包围

有时候敌人跑得太快也非好事,中央意识到,如果再按部就班,数量庞大的溃兵就可能为祸其他地区,或从海路逃跑。

这时军委又想起了刘帅在战前的建议,便立即调整战略,让原定攻占芜湖、南京的二野西集团改往东南,以浙赣线直达江西、福建。三野的两大集团则加快脚步,务必兜住国军主力。

简而言之,新的作战目标就是进行大迂回大包围,将原定的京沪杭地区直接扩大增加了江西、福建、湖北三个省,旨在截断东南国军逃跑的陆路及海路,然后逐个分割歼灭。

在此指导思想下,三野渡江部队迅速穿插,在郎溪、广德地区地区就实现了一次东西对进,成功歼灭敌人五个军。

解放杭州之后,又以重兵逼近上海,最终将汤恩伯部主力歼灭,海路基本被断绝。

二野则沿浙赣线迅速前进,接连解放上饶、贵溪、金华、衢县等城市,国军无法再通过浙赣线逃跑,陆路也基本切断。

东南地区解决得干净利落,没有让溃兵大量逃到西段去增加麻烦,这让四野进攻白崇禧集团时,也轻松许多。这一步,刘伯承战前就已想到了,确实高明啊!

14 阅读:4379
评论列表
  • 2025-02-14 13:51

    说的一塌胡涂,不知所云!

    用户10xxx33 回复:
  • 2025-02-15 10:01

    最神来之笔,陈赓领东路军沿江西,广东广西沿海,将白的桂军全部兜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