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开球,落实“小足球,大教育”让更多孩子爱上踢球|荔枝时评

荔枝新闻 2024-12-31 18:51:00

文/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月内,江浙两省省会“一把手”接连为校园足球比赛开球。

据报道,12月29日,2024年南京市“市长杯”校园足球高中联赛决赛暨颁奖活动在雨花台中学举行。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市长陈之常,省教育厅厅长江涌、省体育局局长陈少军现场观赛,周红波为比赛开球。而在本月初,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也曾专程为该市的校园足球比赛开球。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基于对开展全民体育的深刻认识,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在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方面,《方案》提出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以扶持特色带动普及,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扶持,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

振兴中国足球,从娃娃抓起早已成为共识。发展校园足球虽然已经提升至“国策”的高度,但囿于种种因素限制,许多地方校园足球的发展依然不尽如人意,学业压力过大、专业师资缺失、场地不足、“12岁退役”等,成了制约瓶颈。

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南京和杭州,做出了良好表率。两市领导先后赴现场观看校园足球比赛、市委书记为比赛开球,彰显了两地对足球发展工作的重视,也表明了发展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决心,是在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孩子爱上踢球。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校园足球作为独具魅力的集体性项目,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有着重要作用,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意志、开发心智、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竞争意识、提高理解能力等。科学合理地推进校园足球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鉴于此,南京市秉承“小足球,大教育”的综合育人理念,统筹落实各项政策,全力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目前,全市建成24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省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近5年,全市新、扩建学校运动场地128.2万平方米,新建约160个校园足球场地。同时,以“校长杯”“校际杯”“区长杯”“市长杯”四级联赛为核心,南京已构建起完备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常年参加活动人数近20万人次。良好的踢球环境、高质量的赛事,“催化”了青少年球员的迅速成长,多名优秀运动员入选各年龄段“国字号”球队,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

想让更多孩子爱上踢球,家长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在不少家长心目中,认为学生就要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如果不走职业道路,体育只是一种适当“调整”而已,不能“喧宾夺主”。倘若固守这样的观念,孩子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于足球运动之中,享受足球的快乐。

磨刀不误砍柴工。姑且不论体育的“育人”功能,就学习而言,踢球看起来似乎是“损失”了一些时间,其实却能起到调节效果,帮助学生以精神焕发的状态投入学习。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之后,怎一个“爽”字了得,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还能取得高效率乃至激发潜力。

无运动,不青春。期待通过大力营造青少年愿意踢球、能够踢球、快乐踢球的良好环境,让更多青少年在足球运动中绽放青春风采、成就人生梦想。

当然,发展校园体育不仅仅是足球,未来校园体育的理想模式应当是依托校园体育课,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比如推行“学校+俱乐部”的体教融合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器材,俱乐部负责训练及比赛。课程区分梯度,普及免费,提升有偿,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课程延伸学习,表现优异者有机会加入校队,进而参加各种级别的比赛。让孩子们能够充分遵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自在地跑起来、跳起来,实现全面发展,这才是校园体育的终极目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