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百家姓导读:
凯里市此处贵州东部位置,境内面积有150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有72.93万人(2023年)。
凯里市原为凯里县,1983年,经有关部门同意撤县建市。于次年正式成立凯里市。
1989年,地方史志统计境内主要姓氏达130多个。
有学者对凯里市郊区的131个姓氏户籍人口分析,2013年时,人口在1000户以上的有12个姓氏。100户以上的姓氏有50个。
杨氏、吴氏、潘氏、 王氏、张氏、龙氏、文氏、李氏、金氏、顾氏、罗氏、刘氏等姓氏是郊区人口较多的姓氏。
历史上凯里姓氏移民
凯里是以苗族聚居为主的地方,苗族是当地的世居民族。宋元时期,境内已有苗民定居。
01苗族部分姓氏介绍
境内苗族有多个分支和姓氏。有方氏宗支、西氏宗支、勾氏宗支、尤氏宗支、柳氏宗支等多个分支。
涉及姓氏有杨姓、金氏、潘氏、龙氏、张氏、李氏、熊氏、姜氏、刘氏、吴氏、高氏、廖氏、罗氏、王氏、雷氏、陆氏等多个姓氏。
02明代至民国移民
汉族大批移民多见于明代,明初朱元璋在贵州境内建立多个卫所和屯堡。有大量军屯人和家属迁居。
他们进入境内与苗族等民族杂居,有的汉族与当地的苗民通婚,有的还融为苗族。
如:石氏,有一支原籍山东寿光县,是入黔总兵。其后裔有一部分融为苗族,以石姓为姓。
据史料统计,明代迁居清平县的48个军籍姓氏家族。有23个姓氏家族来自江南一带,12个姓氏家族来自北方地区。来自湖广的有8个姓氏家族。
其余的江西、福建、浙江分别只有1个姓氏家族迁入。
在明朝时期,凯里地区还是人口十分稀少的地方。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平县有5025人。
清朝初年,清政府改土归流后,继续在境内设屯建堡,有大量汉族官军进入。有一些是来自湘西地区。
清道光年间,境内约有3.55万人。
清同治年间,境内有不少苗民远迁平坝、贞丰、清镇等地。导致人口有所减少。
清同治十三年(1874),境内人口约有1.31万人。
清代至民国时,有来自湖南、江西、广东的人陆续迁入境内。
03解放后
1949年,炉山县约有12.38万人。
50年代,因凯里被定为自治州首府地,有大量的干部和职工以及家属迁入。
60年代,有不少工业企业落户境内。随之大批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
1970年,境内约有23.72万人。
1985年至1990年期间,境内净迁人数约有1.66万人。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凯里市常住人口约有70.9万人。
凯里市民族人口
凯里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境内有苗族、汉族、侗族、仫佬族、畲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
2007年,境内汉族人口约有10.49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22.65%。苗族约有27.4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66.43%。
其他民族人口比较多的有:
侗族约有2.25万人。仫佬族有8800多人。畲族有2189人等。
此外,还有世民人们共同体革家约有1.12万人。
凯里市百家姓出众人物
凯里地区自古以来,各界名人和英雄人物辈出。仅选载部分:
历史上有顾希均、潘锡华、张伯英、岩大五、吴香剪、王海樵、 杨友、王仲纯、吴保禄、杨克明、王道炽、徐锡玖、熊德发、吴德俊、李光庭、滕腾、舒万龄、潘启胜、孙应鳌、罗云开、王季雨、皋大武、杨爱、唐安平、杨辉、杨通德等。
还有孙紫芳、潘洪秀、李希平、孙鸿涛、罗启广、张启仁、包和声、张毕来、王富文、石邦宪、潘元恩、杨胜和、黄绍华、金刚相、李长青、罗林、文兴生、李益之、阿榜、王冶新等多位人物。
麻烦将本文点赞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凯里市姓氏文化。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