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元宵佳节

文汇故事 2023-02-06 13:14:03

文/源娃

我出生在一个北方的贫穷农村,儿时的元宵佳节如今依然记忆犹新。

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经开始在田地里忙碌农活的父母,元宵佳节这一天也停下手中的农活,早早赶到位于镇里的街道集市上购买元宵。家中兄弟姐妹多,往往每次买来的元宵都不能尽肚子管饱吃,只能每人分吃一点,然后再吃些馒头或面条充饥。家中人数多,买元宵的钱又只有那么一点,因此父母在买元宵时也要思前想后,一般不买那种商店里袋装的元宵,袋装的元宵放的时间久,个头小而且价格也贵。父母会早早赶到集市,寻找那种在售卖摊位上现做现卖的元宵,这种元宵虽然品相看起来不如袋装的好看,但是价格便宜,个头大,吃起来实惠。

以前不但家中经济拮据,而且信息也很落后,不像现在想做什么,如果自己不会做就可以在网上先搜视频教程,尔后按照教程传授的方法购买食材,跟着教程学就会做成功。我想当时如果有现在的信息条件,父母肯定会买来糯米粉,再买来黑芝麻等食材,全家人一起包元宵,这样不但会节省经济开支,而且还会全家人在一起边包元宵,边开心的聊天。

元宵节吃的元宵每次都是黑芝麻馅,锅中煮熟的元宵漂浮于水面,随着水的上下翻滚而不停地游动,圆圆的,大大的,蓬松软糯,盛于碗中咬上一口,甜甜的,黑色的芝麻馅料从包裹着的白色糯米中慢慢流出,碗中顿时黑白分明。父亲这时就会教导我们,今后做人做事都要像黑芝麻元宵一样,黑白分明,为人正直。

临近夜幕降临,父亲带上鲜红的大灯笼,我们兄弟二人就拿上鞭炮、蜡烛以及在坟头需要焚烧的纸钱,来到爷爷的埋头。老家农村实行土葬,爷爷的坟已经被庄稼人平整为平地,地里种上了庄稼。奶奶是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去逝的,父亲也找不到奶奶的具体坟头位置,姥姥姥爷等先辈们去逝更早,父亲更是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每年父亲只能带领我们兄弟二人来到爷爷的坟头,总会多带一些纸钱,给爷爷烧纸钱的同时让爷爷再分给奶奶、姥姥姥爷等先辈们。

父亲找准爷爷坟头的大概位置,点燃一支蜡烛,用土固定于庄稼地里,尔后将带来的大红灯笼往蜡烛上一罩,顿时红光四射,爷爷坟头就有了大红灯笼。我和哥哥跪于爷爷坟头,先用火柴点燃带来的鞭炮,尔后拆开捆绑在一起的纸钱,先点燃几张纸钱让其燃烧,待其燃尽之时再缓慢往上叠加纸钱。燃烧纸钱的过程中,父亲就会虔诚的说:“祖先们,今天新年就算过完了,你们也该回天上去了……”,烧完纸钱,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会一起为祖先们跪拜磕头。

夜幕降临,不时有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打着火红的灯笼在一起玩耍。回到家中,我也迅速拿来舅舅给我送的大红灯笼,点燃蜡烛,找来一根木棍固定于灯笼上,打着灯笼出门找伙伴们一起玩耍。

大年十五碰灯笼。过去我们的灯笼都是用纸糊的,稍微一碰就会碰烂,遇到火也容易燃烧。大年十五是新春佳节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小朋友打着灯笼玩耍的最后一天,于是在大年十五这一天晚上,我们小伙伴们就会相约一起来互相碰撞灯笼,谁的灯笼燃烧着了,谁来年的运气就会好,谁的灯笼被碰烂了,谁来年的霉运也就彻底没有了。我们刚开始先一起玩耍,到了该回家睡觉时,大家才相互在一起开始让灯笼相互碰撞,碰的大家的灯笼都会被碰烂,都会被蜡烛点燃。

如今又是一年元宵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五颜六色、各种馅料的汤圆应有尽有,灯会展览、烟花晚会也热闹非凡,而我却总对儿时元宵节的情景念念不忘,常常想起儿时的美好时光,想起儿时艰苦、快乐的生活,心中总是充满了温馨和甜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