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与哲学家的区别——论胡适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及局限

书生说文化 2024-07-12 19:11:41

01

近日,笔者读了许多关于胡适的书,这中间有胡适的原著,也有别人书写的胡适传记、评论。

笔者在多篇文章中称胡适为学者、思想家和哲学家。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胡适的学生季羡林老人。

季羡林老人主编的《胡适全集》(四十四卷)序言中说,胡适是一个学者、思想家(相比于哲学,胡适更喜欢思想)、社会活动家等等。

季羡林

笔者认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之所以能够在社会活动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并称之为家,必在于他有自己的观点、主张和思想以及贡献,因此没有无活动的学者,也没有无活动的思想家。

另外,虽然胡适先生不喜欢哲学这个词,但是他的确开了中国哲学之先风,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有思想,而无哲学。

笔者认为,思想与哲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自发的,另一个是自觉的。

也就是说,一个哲学家必有自己系统的主张和思想,而一个思想家其思想、未必未必就是鲜明的,系统的。

中国古代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先秦诸子,他们都有自己所谓的思想,但是他们的著作都不是单纯的专门的思想著作,大部分是教育、政论、社会、伦理、自然,他们的思想都是我们从各个篇章中提取总结出来的。

这些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思想家,但很难称他们为哲学家。

先秦诸子

胡适基本上与先秦诸子同类,胡适有各种各样的思想,遍及政治、社会、伦理、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所以可以称之为思想家。

与先秦诸子不同的是胡适有自己鲜明的哲学主张——实验主义和自由主义。

也许放在世界范围内来看,这种主义并不新鲜,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不是开风气的,称之为家似无不可。

关于思想和哲学的内涵和外延的区别与联系,大家可以去阅读更为专业的撰述。笔者在此就不赘述,接下来笔者想谈一谈胡适先生的地位和贡献以及他的局限。

胡适

02

毋庸置疑,胡适是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的风云人物之一,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期,当时社会上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基本上都和胡适有交集并以与胡适有交集为荣。

胡适交友众多,活动也极其活跃,但笔者个人认为,他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史册,供有些人追忆怀念、否定批判,主要在于他人生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以青年导师的身份领导新文化运动;第二件,以著名学者的身份担任政府高官、驻美大使;第三件,出走大陆后以旧文人领袖的身份成为受批判的对象。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第一件,领导新文化运动。胡适多年来遭受过非议,批判和否定,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谁否定他新文化运动领袖的地位,哪怕后面加上个之一,也只是在削弱他的影响而已。

有人说,胡适年纪轻轻,就骤得大名,没有正式完成博士毕业论文,拿到博士学位就匆匆回国任教,成为名噪一时的青年导师,完全得益于“时无英雄”。

这种说法其实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胡适成名的那个时代,无论是新文化还是旧道德,都有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存在如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辜鸿铭等。所以青年胡适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并成为新一代青年的领袖,自有其独特之处。

胡适之

概括来说,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活动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首倡白话文运动,推动语文合一。

正如有些论者和网友所说,白话文古已有之,并不是胡适的发明创造,而且有必要指出,胡适也不是提出白话文主张的第一人。

早在清末的时候,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就已经有类似的说法,但真正蔚然成风成为运动是从胡适开始的。

提倡白话文并不是说白话文有多好,而是因为白话文易于普及,易于为普通人所掌握,文言文是好,但是一直到清末所谓大雅之堂上的文言文只是少数读书人玩弄风雅的专属。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胡适之前,口语和书面语虽然并行不悖,但是却泾渭分明,有着严格的界限。

在正统读书人那里,说话说的有可能是白话,但是作文,写的却是文言文。

大家想要知道他们的区别,也不必去读什么先秦诸子、两汉文赋,就去看一看比胡适早若干年的严复、林纾两人的文章,然后再对比胡适、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典范白话文,就可以知道文言和白话的区别所在。

《狂人日记》

(二)提倡个性解放、宣传民主和科学

自从儒家定于一尊,天地君亲师的地位牢不可破,人生而为人,作为一个独特生命个体的价值和意义被极端忽视和压制。

从那时起,一个中国人的一生就要遵循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臣要从君,子要从父,女要从父、从夫,甚至从子。从始至终,周围的一切都受到了重视,但身为生命个体的个人本身却无人在意。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和他的同仁们一起,打倒孔家店,宣扬自由、科学和民主,只有人获得自由,才能去学习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思想,科学的主张,继而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个性解放并不是以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是洪水猛兽,我们要正确的区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

胡适主张的自由,是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学习,自由的主张,继而自由的去管理个人、社会和国家。

(三)创立现代学术范式,影响中国现代人的思维特点

胡适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他在史学、文学、考据、哲学、教育、伦理等等都有相应的学术著作。

但不可否认这些学术著作在今天看来也许很幼稚,然更不可否认的是,他只是为我们开辟了一种路径。

作为一个学者,他无意于深耕哪一门,他所要做的是对各个门类进行初步考证、建立初步的范式。

因此,他的学生、朋友和弟子门人,几乎遍布学术范围的各个领域,比如季羡林老人是研究佛学、梵文以及语言文字的,周汝昌是研究红学、古典诗词和书法的。

同样是研究历史的,吴晗是研究明史的权威,罗尔纲却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专家,他在上海公学时的得意门生吴健雄女士是研究核物理的。

胡适与吴健雄

关于胡适影响中国现代人的思维特点,也许会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现在很多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乃至道德观念,其实与古代已经相去甚远,基本上是从新文化那里也就是充胡适那里传承而来的。这一点大家读一读胡适的作品就可以知道。

03

当然,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有独特的贡献,这也并非没有局限,甚至是缺陷。私以为,他的局限几乎与他的贡献并存。

(一)提倡白话,却废除了文言。

中国古代虽然实行语文分离,但是文言和白话一直并行不悖,可是胡适提倡白话文的同时,却主张废除文言,以至于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除了语文课本上选的那几篇支离破碎的文言文,文言几乎已经完全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白话有白话的方便,文言也自有文言的优点。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现在我们之所以认为我们似乎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那是因为我们几乎已经完全抛弃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工具——文言。

中国最后的文言小说:林纾旧译

(二)提倡个性解放,难免精致利己

上文说过,胡适提倡个性解放的本来目的是将人从天地君亲师的重压下拯救出来,以便能够自由的思想、学习和作主,但渐渐地,有些人们逐渐走向了一个极端,过度张扬个性,而忽视群体。这一点在新文化运动中以及后来的五四时期就已经有所体现。

(三)抛弃了中国传统的学术范式以及学术传统

以胡适为代表的人物,反对读经,胡适之前,有蔡元培,与胡适同时有鲁迅,胡适之后那就反对读经的人就更不胜枚举了。

鲁迅甚至说过,要多读外国书,不读中国书,直到当代,一个多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女作家残雪,还坚持鲁迅的这种观点。

这一点笔者十分不敢苟同,你不读中国书,连自己的民族特性就抛弃了,那你学习西方学习所谓的先进还有什么用呢?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事实上,蔡元培、胡适和鲁迅这群坚决反对读经的人,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是在读经中成学成才的?后来,胡适也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整理国故。但说实话,为时已晚。

破除一种传统十分困难,破除一种传统再想重新建立,那更是难上加难,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注意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举办了各种各样的大会,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专家,其实现在这些大会在真正的国学大家那里,不过是小孩子玩的把戏。

而现在所谓的国学大家,在梁启超、章太炎那里连刚入门的人都不算。梁启超曾经列过一个“最低阅读书目”,自认读过不少书,尤其是读过一些古书的笔者看了, 只能是汪洋一瞥,徒坐而叹。

梁启超

至于对中国人思维特点的影响,那就更不用笔者多说了,因为现在关于普通大众如果讨论胡适,其中争议最多的就是胡适培养了一批典型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普通大众看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以及思考方式,总是以常人相悖。

总而言之,胡适有其独特的贡献,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前几天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胡适是千载之英,有网友提醒我说,或许说胡适是百载之英,更妥贴些。

或许作为一个学者,相比于同时代的那些专门学者,胡适算不上一流,更不要说伟大。

作为一个思想家相比于同时代的那些思想家,胡适还是算不上一流,更不要说伟大。但是结合起来,就算称不上伟大,也可以成为卓越了。

0 阅读:21

书生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