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中国的印度媳妇想生四胎,中国丈夫为何拒绝?

星光拾光记吖 2025-03-21 19:34:49

在印度,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

一位远嫁中国的印度姑娘娜塔莎,却在生育问题上遭遇了丈夫的拒绝。

这究竟是文化差异的碰撞,还是另有隐情?

他们的跨国婚姻,又将走向何方?

故事的开端,源于一场跨越国界的邂逅。

在印度支教期间,身为孔子学院老师的“我”偶然结识了在街边擦鞋的娜塔莎。

她精致的五官和干净的气质,在嘈杂的市井中显得格外突出。

一来二去,两人从陌生到熟悉,从朋友到恋人。

尽管年龄差距较大,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之间的情感发展。

娜塔莎出身贫寒,一家十几口挤在逼仄的小屋里,靠着摆摊维持生计。

她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而“我”也为她的坚韧和善良所打动。

支教结束后,“我”决定带娜塔莎回中国,开始新的生活。

临行前,“我”给了岳父一笔钱,以表心意。

初到中国,娜塔莎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挑战。

为了帮助她尽快适应,我为她报了语言班,她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

除了家务,娜塔莎几乎一无所知,但她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我的家人对这位印度媳妇也表示了欢迎,只是孩子们对娜塔莎的态度有些冷淡,这让她感到些许失落。

孩子们始终不愿称呼娜塔莎“妈妈”,这也成为她心中的一根刺。

前妻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家庭的矛盾。

在一次争吵中,前妻打了娜塔莎一巴掌,这让我彻底下定决心与前妻断绝关系。

为了保护娜塔莎,我带着她回到了乡下老家。

在乡下,娜塔莎第一次感受到了宁静祥和的生活。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清新的空气和友善的邻居。

她学会了包饺子,也学会了织围巾,并将亲手织的围巾作为周年礼物送给了我。

娜塔莎的勤劳和善良,也逐渐赢得了邻居们的喜爱。

暑假期间,我把孩子们接到了乡下。

孩子们也渐渐长大,懂事了许多,和娜塔莎的关系也逐渐缓和。

娜塔莎甚至开始在村里的集市上卖一些印度糕点,补贴家用。

她想把赚到的钱寄回印度老家,我被她的孝心所感动,决定带她回印度探亲。

再次回到印度,娜塔莎的家中依然如故,只是她的几个姐姐都已出嫁。

岳父的脸上增添了皱纹,生活的重担让他更加苍老。

席间,岳父问起我们为什么还没有孩子,我用“还没到时候”搪塞了过去。

这句搪塞之词,却在娜塔莎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印度的这段时间,娜塔莎总是流露出对孩子的喜爱,这让我意识到她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

我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再次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让我感到力不从心。

我试图用各种理由回避这个话题,但娜塔莎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

回到中国后,娜塔莎偷偷去做了体检,并将报告摆在我面前,告诉我她的身体很健康,可以生孩子。

她甚至表示可以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不用我操心。

那一刻,我第一次严肃地拒绝了她。

我告诉她,我已有三个孩子,当初结婚时她也知道这一点。

娜塔莎解释说,当时她只是觉得多了几个家人会很幸福,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我再次表明,抚养孩子非常辛苦,我更享受现在的二人世界。

娜塔莎似乎明白了我的苦衷,之后便不再提及此事。

几年后,我的大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娜塔莎也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她学会了使用社交媒体,经常分享一些生活趣事。

她还会定期给印度的家人汇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大儿子结婚时,高额的彩礼让娜塔莎感到震惊,也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

大儿子结婚后,我们也升级做了爷爷奶奶。

看着娜塔莎抱着孙子开心的样子,我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她不再提生孩子的事情,但眼神中依然流露出羡慕。

如今,我已年过四十,如果当初答应了娜塔莎的请求,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这二十年的跨国婚姻,有甜蜜也有摩擦,有理解也有冲突。

而关于生育的抉择,或许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选择。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吗?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娜塔莎和我知道答案。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