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北京的雕像,与长沙杨开慧的雕像,竟出自同一块汉白玉

浩舞默画历史 2024-12-10 10:58:50

“我一定要同他去。”

“共这一个运命。”

1982年,长沙有关方面主持修缮杨家老屋,泥瓦匠在卧室的一处砖缝里,发现了多年前杨开慧写的纸条,上面写着这样的志向。

很显然,杨开慧对待毛主席的感情,是至情至深的夫妻之情,也有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之情。

正因如此,即便两人婚姻十年,聚少离多,但两人之间的故事,时隔多年,依旧能够感染很多后来人。

上世纪90年代,杨开慧纪念馆准备雕刻一座杨开慧雕像。

在毛岸青和邵华等人的努力下,雕像取材与毛主席在天安门的石像是同一块汉白玉。

毛岸青和邵华,是如何促成杨开慧的雕像与毛主席的雕像,使用的是同一块汉白玉?

一、与毛主席婚姻十年,牺牲于1930年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是毛主席的老师,传道授业,毫无保留。

因此,毛主席和其他同学常常一起去杨家学习和交流。

一来二去,毛主席便与杨开慧相识。

1918年,在蔡元培的邀请下,杨昌济前往北京,到北大教书,杨开慧随父北上。

两个月后,毛主席也来到了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借住在杨昌济家。

杨昌济

杨开慧受到父亲影响,接受的是新式教育,与致力于救国救民的毛主席志趣相投,两人在很多事情上有着相同的看法。

次年3月,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毛主席离开杨家,回到长沙在修业小学担任历史教员,并参与学生运动。

两人虽未朝夕相处,但是通过书信往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1920年年底,毛主席与杨开慧结为夫妻,动荡年代的婚姻,相依相守很难。

婚后不久,毛主席便投入到了党组织的早期筹备中,两人聚少离多。

两人婚姻的结合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之上,毛主席在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杨开慧也是如此。

毛主席创建湖南自修大学,杨开慧便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筹集资金。

为了让女性得到进一步解放,她还主动带领女学生前去学校学习。

1922年,杨开慧加入共产党,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二位女党员。

此后,她曾多次跟随毛主席前往工厂调研,给工人们讲课。

此外,杨开慧在照顾好3个孩子之余,她还抽出时间帮助毛主席抄写文件。

后来,毛主席领导农民运动、发动板仓革命以及部署秋收起义等,都有杨开慧的大力支持。

1930年,军阀何健抓捕了杨开慧,对她进行多次审讯,试图获取我党以及毛主席的有关信息,她只字未提。

在审讯过程中,对方提出只要杨开慧对外宣布解除与毛主席的婚姻关系,她就可以走出牢房,被杨开慧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她认为自己死不足惜,期待着“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

审讯无果,何健等人气急败坏,将杨开慧拉去识字岭刑场杀害。

正在江西指挥反“围剿”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无法脱身,只好寄给杨家人一封信,代为处理相关事宜。

其中那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表达对杨开慧牺牲一事痛心疾首。

二、回忆往昔,毛主席怀念杨开慧

杨开慧牺牲后,后来的很多场合里,毛主席总是会提及她。

1936年,《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首次前往陕北,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在与他交谈过程中,回忆过去岁月,曾提到当年北京早春时节。

他曾看到北海公园的垂柳上,悬挂着晶莹的冰柱,让他想起了岑参写的那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他还曾去故宫等名胜古迹游玩,陪他一起游玩的人正是杨开慧,两人就是在这个阶段确定了恋爱关系。

杨开慧虽然牺牲了,但是她曾经的过往一直留在毛主席的记忆里,陪伴着他走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7年,李淑一寄给毛主席一首词《菩萨蛮·惊梦》,希望能得到毛主席指正词中写的不恰当部分。

这首词是李淑一当年得知丈夫柳直荀牺牲后写的。

多年来,她时不时拿出来看看,以解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李淑一与毛泽东

李淑一把这首词寄给毛主席,还有一个原因,她与杨开慧是关系较好的朋友。

杨开慧牺牲一事,她一直没能放下。

她记得毛主席曾在1921年写过《虞美人·枕上》,借以表达自己对婚后不久就分隔两地的杨开慧的思念之情,她希望毛主席把这首词能赠给她一份。

杨开慧与李淑一影视剧照

毛主席在回信里,又写了一首词,寄托对杨开慧的思念,就是后来被众人熟知的《蝶恋花·答李淑一》。

那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中的“杨”“柳”,是借用现实中的杨树和柳树,表达对杨开慧和柳直荀的怀念。

杨开慧牺牲后,毛主席总是会这样在无意间回忆起她,给毛岸青和邵华等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使用同一块汉白玉,实现永恒的陪伴

1990年,毛岸青和邵华得知杨开慧纪念馆准备为杨开慧雕塑一座雕像时,夫妻二人积极支持。

负责雕像事宜的蒋新琪,与毛岸青夫妇商议,三人一致认为,最好使用北京房山产的汉白玉作为雕像的原料。

房山汉白玉以其洁白细腻、质地坚硬而闻名,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御用石材。

不过,当时已经是9月份了,再去山上开采新的汉白玉原石,赶不上在杨开慧牺牲6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工。

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邵华想起曾经参加过毛主席纪念堂雕像原石的开采工作的同志,立即向此人寻求帮助。

原来,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为了制作一座能够体现毛泽东伟大形象的雕像,专家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石材。

经过多方考察,确定使用房山汉白玉。

这块汉白玉不仅质地优良,而且色泽纯净,非常适合用来塑造伟人的形象。

这块汉白玉当年用于雕刻毛主席雕像时,只用了一半,剩下的部分,被工作人员保存起来了,依旧完好无损。

大家一致认可使用这块汉白玉,也就是说,杨开慧的雕像与毛主席的雕像,出自同一块汉白玉。

作为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儿子,毛岸青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让相隔几十年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立了一种联系。

杨开慧雕像,高3.8米,其寓意是歌颂杨开慧是我国妇女革命运动的先驱。

这座雕像不仅承载着人们对她的敬仰之情,也是那段不平凡历史的佐证。

之后的很多年里,毛岸青夫妇曾多次前去杨开慧纪念馆。

每次站在杨开慧的雕像前,都会注视许久,回忆与母亲的过往,表达对母亲的不舍与怀念。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家人根据他生前遗愿,将他安葬在杨开慧纪念馆的烈士陵园里,陪伴着母亲杨开慧。

次年,邵华逝世,也选择埋葬在那里。

毛岸青和邵华通过这种方式,永远地陪伴着杨开慧,守护着杨开慧,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总结:

杨开慧的雕像与毛主席的雕像使用同一块汉白玉,毛岸青和邵华与杨开慧安葬在一起。

这种延续爱情和亲情的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立起了一种永恒的陪伴。

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家事,而且也是值得我们追求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的今天,家国情怀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后来人要传承和发扬的精神。

参考资料:

1、中国军网 《杨开慧遇难后,毛泽东将万语千言化作8个伴着泪水的字》

2、毛泽东与杨开慧:从人间知己到革命伉俪——《毛泽东研究》 2015年第3期63-67,共5页

3、央视网 《组图:他为毛主席的三个亲人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塑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