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举报已婚男友反被送精神病院,谁在滥用“被精神病”机制?

淘乐小家 2025-04-09 16:54:40

近日,一位天津女子胡某的遭遇撕开了婚恋诈骗与精神卫生执法的双重黑洞。

她在举报男友王某重婚后,竟被强制送入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而院方事后坦言“领导也觉得不可思议”。

这场罗生门背后,是程序漏洞与权力滥用的灰色地带。

据相关媒体报道,胡某与王某在2022年9月相识始于婚恋软件,男方隐瞒已婚已育的事实与其同居两年。

当骗局揭穿后,胡某报案并提交了重婚罪证据,警方立案却迟迟未行动。

更荒诞的是,她在返京途中被拦截,以“流浪精神病患者”名义送医,而家属全程未获通知。

检索发现,我国《精神卫生法》里面有明确规定,强制收治需满足“自伤或伤人危险”标准。

但胡某的南京医院检查报告显示其无精神疾病,芜湖院方却诊断她“情绪不稳、存在妄想”。

这种矛盾指向一个核心问题:谁有权定义一个人的精神正常与否?

警方称送医是因胡某“多次扬言自杀”,但未出示紧急危险性评估证据。

而王某一方辩称两人仅是“普通朋友”,甚至质疑重婚案系伪造。

这种说辞与胡某提供的同居证据、物业缴费记录形成鲜明反差,暴露了婚恋诈骗中取证难的现实困境。

更值得警惕的是医院的角色。

院方承认接收时未联系家属,却按“流浪人员”流程处理。

精神科药物被随意使用,出院医嘱中列明的猝死、器官损伤等副作用,揭示了对“非自愿治疗”患者的健康漠视。

这种系统性失守,让《精神卫生法》的保护网形同虚设。

法律学者指出,此案若查实程序违法,可能涉及非法拘禁。

但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当公权力与医疗机构形成“快速送治”惯性,普通人如何自证清醒?

胡某的遭遇并非孤例,2019年河南女子邹某因房产纠纷被送医,2023年广州商人刘某因债务纠纷遭强制治疗,类似事件反复叩问制度的公正性。

目前芜湖卫健委已介入调查,但公众更需看到实质改变。

精神卫生救助不能沦为打压维权者的工具,而婚恋诈骗的立案标准也需细化。

当情感欺骗与制度漏洞叠加,每一个“胡某”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此案最终走向,将检验我们能否守住程序正义的底线。

评论区交出你的态度!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之时间、过程以及图片,皆源自网络。此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绝无低俗等不良导向。敬请观众切勿对号入座,亦勿上升至人身攻击之类。望观众以理性之态看待本事件,切莫留下主观臆断之恶意评论,须知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倘若本文在真实性方面存有争议,或者涉及事件版权、图片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我们定会予以删除。

0 阅读:2

淘乐小家

简介:热爱生活,分享生活、情感的优质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