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大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向魏国求救。然而,魏王惧怕秦国,虽派出军队,却命令军队按兵不动。
魏国公子信陵君,心怀正义与悲悯。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赵国若亡,魏国也将岌岌可危。但他多次劝说魏王出兵,均未成功。
此时,信陵君的门客侯嬴献上一计:如姬曾受信陵君之恩,而魏王的兵符就藏在她的住处。若让如姬帮忙偷出兵符,就能调动军队救赵。信陵君依计而行,如姬果然偷出了兵符。
拿到兵符后,信陵君前往军中,要代替晋鄙指挥军队。晋鄙对信陵君有所怀疑,不愿交出兵权。关键时刻,信陵君的另一位门客朱亥,用藏在袖子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锥,击杀了晋鄙,信陵君顺利接管军队。
最终,信陵君率领魏军,与赵国军队里应外合,成功击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展现了他在危难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侠义精神。他以大局为重,敢于担当,这种精神在千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让人不禁为他的勇气和智慧所折服。在困境中,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积极寻找办法,拯救赵国于水火之中,也正是这种义举,让他成为了战国时期备受尊崇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