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报道说,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已经被中国终结了,并且中国完全不需要使用六代机,“歼-35”已经完全够用了。

美军过去强大的空中力量,现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35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带来新的变数,歼-35的亮相如同投入湖中的巨石,引发了一系列反应。
信息来源:2025-02-24 11:27·京报网{歼-35A亮相,美媒评估战力}

一些媒体甚至直接说,歼-35如果大量生产,意味着美军在西太平洋天空的统治地位将结束。这到底是吓唬人的说法,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事实可能比我们认为的更复杂。

歼-35的出现确实会对地区力量平衡产生影响,但要彻底终结美军的制空权,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歼-35的实际性能、部署数量、飞行员训练水平、以及美军的反制措施等等。
要理解西太平洋空域控制权的竞争,就绕不开F-35战机。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第五代战斗机,一度被看作是美国空军力量的未来希望。

它的出现,寄托着美国军方打造一款用途广泛、通用性强的战斗机的宏伟目标,力求为海军、陆军和空军提供统一的作战平台。
F-35装备了先进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强大的航空电子系统,具备极高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此外,它还拥有A、B、C三种型号,分别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这些特性都暗示着,F-35战机将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实际情况与之前的期待相差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F-35战斗机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各种问题接连出现。
试飞员戴维·纳尔逊的报告,更直接指出了F-35存在的不足,他在模拟空战中与F-16对抗时总是输,明确表示F-35“太笨重”、“反应迟缓”,并且建议飞行员“不要轻易进入格斗”。
信息来源:2019-01-22 19:30·看看新闻{F-35在近距格斗中不如F-16?}

这实际上是对F-35机动性能的重大否定。报告内容无疑加剧了人们对F-35性能的质疑,其灵活性问题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F-35的设计目标是多面手,但为了实现不同用途,不得不牺牲一些性能。这造成飞机自身重量增加,发动机推力与飞机重量的比例不够理想。
F-35发动机的推力确实强劲,但因为要满足短距离起飞和垂直降落的需求,必须提高发动机内部的温度,这缩短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这些设计上的让步,使得F-35难以完全达到第五代战斗机的各项标准,尤其是在不使用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进行超音速飞行,以及在空战中的灵活性等方面,表现得不够出色。
信息来源:2024-05-02 07:36·京报网{“战力倍增器”沦为“麻烦制造者”,美军F-35战机怎么了?}

即使存在各种争议,F-35战斗机凭借卓越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庞大的部署规模,依然是美国及其盟友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出色的战场信息获取和高度信息化水平,使得该战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中占据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F-35就没有任何需要改进的地方了。
比起F-35经历的种种波折,中国的歼-35发展得更快更稳。作为后来者,歼-35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快速的进步,正在西太平洋上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在隐身能力上和F-35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好。优秀的气动布局加上两台WS-19发动机,使得歼-35拥有更强的机动能力和更远的飞行距离。
更关键的是,歼-35能够配备PL-10、PL-15这类性能卓越的空空导弹,这使得它在视距外空战中占据明显优势。

正像中航沈飞的资深专家所说的那样,“歼-35的技术水平非常尖端,具体细节不方便对外公开”,这句话进一步激发了外界对这款战机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间。
即便单一战机性能突出,也无法确保在西太平洋空域的制空权,现代空战不是孤立的个体比拼,而是整体作战体系的比拼。

近年来,中国空军在体系化作战能力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已建立起由预警机、地面雷达网络、数据链等组成的全方位作战体系。这种综合性的作战体系是中国空军维护区域空域安全的关键。
中国空军的空警-500预警机现在更厉害了,它与歼-20战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延迟时间只有0.3秒,比美国E-3预警机快很多。

这意味着中国空军能更快地掌握战场情况,迅速做出反应。此外,歼-35战斗机也在不断增强与其他作战单位的配合能力,例如它能与歼-20战斗机、无人机协同作战。
之前的“联合利剑”演习就展现了这种能力,歼-35舰载机与陆基歼-20成功跨区域配合,演练击沉三艘“伯克级”驱逐舰,显示出中国空军强大的整体作战实力。

从地理条件来看,中国具备显著优势。中国空军可以利用国内机场和基地,迅速部署大量战机,并且在作战范围内维持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
歼-35的作战范围能够覆盖宫古海峡,再加上部署在南海人工岛礁的鹰击-21反舰导弹,构筑起两道“区域拒止”防线,从而有效地限制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活动。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结果表明,如果台海爆发冲突,美国海军航母可能遭受严重损失,导致第七舰队不得不把常规部署区域向后调整,转移到关岛以西的海域。这意味着美军航母在潜在冲突中面临较高风险,需要重新评估部署策略。

中国空军发展迅速,美国空军也在积极想办法应对。为了保持空中优势,美国正在加速研发新一代战机(NGAD),这种第六代战机被寄予厚望。
此外,美国还探索让人和无人驾驶飞机协同作战的新方式,比如“忠诚僚机”项目。
不过,在“忠诚僚机”的研发应用上,中国可能更胜一筹。有迹象表明,攻击-11无人机与有人驾驶战机的协同作战能力,要比美国军队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

西太平洋地区空中力量的强弱,科技进步的速度是关键因素。涡扇-15发动机开始大量生产,使得歼-20战斗机的超音速飞行时间大大增加,性能超过了美国的F-22战斗机。
展望未来,如果量子雷达等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得到应用,空战格局可能会发生彻底改变,各个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也将随之改变。

说白了,争夺西太平洋的制空权,不仅要比拼先进技术和精良装备,更要比拼作战体系的整体效率。
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发现目标-打击目标”反应速度已经超越美军,这种速度上的优势以秒来计算,正在根本上改变着战争的进程。不过,技术领先不是永远的,美军也在加紧追赶,力求迎头赶上。

未来西太平洋的天空,最新科技转化为实战能力的快慢,直接决定着谁能掌控制空权。
最终胜负,中美两国在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对比结果会如何,仍然充满变数,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