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就应该高学历高工资,但却不应该是铁饭碗

东叔看过去 2024-02-12 09:03:15

今年,国考人数又创新高,突破了290万人,考公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于公务员这份工作,这里面不乏许多名校和高学历的年轻人选择考公。

许多人认为这些高学历的名校生考公实在是太“浪费”,社会上还有更多地方缺乏人才。不过我倒是觉得,公务员就应该高学历高工资,但条件是,公务员不应该是铁饭碗。

高学历热衷考公,为的还是稳定二字

相信看到这个说法许多人都会感到不解。公务员已经算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了,工作稳定,工资也不低,福利待遇还好,不用996而且还享受法定假期。

这种情况下,还要给公务员高工资?那公务员的待遇岂不是超标了?

而且,公务员干的活门槛也不算太高,以前低学历的公务员大把多,也能够胜任工作,杀鸡焉用牛刀?

再者说,公务员主打就是一个稳定,财政发工资。如果公务员不是铁饭碗,那啥应当是铁饭碗?

这些问题其实是长久以来我们社会的一些共识。但这些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扭转过来。

比如,我为什么说公务员就应该是高学历的人当呢?大家如果了解发达国家的政治人员,很容易就会发现,国外那些公务员几乎没有低学历的。

公务员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学历和文化水平都上去了,作为管理人员的公务员,要是文化水平还不如被管理的人员,那很多时候便会捉襟见肘。

尤其是那些金融领域和文化领域,这些人往往都非常的精明,作为监管人员,公务员要是学历都没有他们高,怎么和那些精英斗智斗勇?

在如今的社会下,高学历的年轻人成为公务员反倒是一件好事。他们的素质比上一代好很多,学识也高出不少,这对提高社会的管理水平是有益的。

此外,我们都知道,如今的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也算不上太高。

他们的工资普遍处于中上的水平。(当然我这里讨论的是正常的收入,那些灰色收入不在讨论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热衷于考公务员,本质上并不是被公务员的工资所吸引,更多的是奔着稳定和待遇好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考公的热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的产业发展。

历史证明,考公热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如今我们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的阵痛期。影响人类新的科技树迟迟未能加点,世界正处于经济的疲软期。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缺乏一个经济新的增长极。而曾经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在信息技术的带领下走出经济困境,进入新一轮的繁荣。

当社会经济效益好的时候,考公便不会成为热门,因为大家都忙着在体制外赚钱。

而当情况反过来的时候,体制外的人们已经赚不到大钱了,而且风险还很大,人们便会向往体制内的工作。

回溯历史,当初改革开放,国企职工下岗再就业,造就了一大批体制外的富人。后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公务员下海经商,面对巨大的机遇,考公的人并不多。

2010年后,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公务员的灰色收入越来越少,考公在那段时间甚至成了冷门选项。

再到后来经历贸易战,经历了疫情。人们发现体制外的钱越来越不好赚了,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许多人中年失业,社会上稳定的工作岗位成了稀缺品,人们都害怕哪一天自己就下岗了,面临中年失业。

体制外的工作,不仅失业风险大,而且就业的过程中许多福利待遇以及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实在是得不到保障。

曾经国企工人下岗再就业培训

人们经历了动荡便更渴望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自然成了人们的理想职业。

在稳定但低一点工资的工作和不稳定但工资高的工作中做选择,人们往往会选择前者。

但这种现状就是对的吗?

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妨做些“调换”

为什么体制内就是铁饭碗,工资一般但待遇好?倘若把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情况反过来,我们便会发现,一切似乎更合理了。

但公务员也该体制外一样,公务员不再是铁饭碗。对于公务员的工作应该有许多的考核,倘若做的不好,没有为人民服务,那人民就有权力让其下岗。

高学历的公务员应该拿着高工资,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的不好便换个人来做,毕竟如此高的薪资待遇摆在那里,不缺没人做。

而体制外的工作却应该成为“铁饭碗”。

体制外的工作根据市场调节薪资,严格遵守劳动法。像公务员一样,体制外的工作都应该按照规定上班下班,按照规定享受假期以及其他合法的保障。

这样一来,体制外的人们工作便会稳定很多。企业不能随便裁员,并且严格遵守劳动法。大家在稳定的工作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

而体制内的公务员则拿着高的薪资报酬,接受人民的监督,虽没曾经那么稳定,但只要为人民服务,做好本分的工作,我相信公务员还将是铁饭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