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甄嬛传》里让人毛骨悚然的“生死局”吗?
皇上临终那晚,甄嬛一席话揭开了压抑了几十集的真相:“纯元根本不是宜修害死的,害死纯元的,是您。”这一幕堪称全剧的巅峰时刻,弹幕几乎刷爆:“这才是大结局的灵魂啊!”十年前第一次看这段时,我只觉得皇上可怜又无奈,宜修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反派;十年后再看,却突然觉得所有人都很可悲——纯元、宜修、皇帝,甚至甄嬛,全都不过是皇权和情感纠葛下的牺牲品。
那么,纯元的死,真的是宜修的“杰作”吗?答案没那么简单。甄嬛的那番“人间清醒”,才是这部剧对“帝王家”的最深刻控诉。
宜修的“罪与罚”:她真的杀了纯元吗?
很多人都对宜修的“毒皇后”人设深信不疑,她害死纯元、戕害皇嗣、挑拨后宫,几乎是《甄嬛传》里最大的“恶人”。
但如果我们仔细回看剧情,会发现这位皇后其实很“冤”:她确实恨过纯元,也确实给纯元的饮食里下过桃仁和芭蕉,最终导致纯元一尸两命,但她并不是导致纯元死亡的唯一原因。
真正害死纯元的,是皇帝的“恩宠”。
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背后的逻辑吧!
宜修的嫉妒心从何而来?
她先入王府,原本是侧福晋,但如果没有纯元,她是有机会被扶正的。
纯元的到来打破了一切。
宜修看着皇帝对纯元一见钟情,看着他对纯元许下“白头偕老”的誓言,也看着纯元怀孕、生下嫡子,彻底锁死了自己的未来。
宜修的每一步“作恶”,本质上都是在保护自己。
她不是生来狠毒,而是被逼成了恶人。
皇帝真的毫无责任吗?
他明知道纯元是宜修的“眼中钉”,却还是让宜修照看纯元的胎儿;他明知道宜修失去了孩子,却要求她笑着给纯元送去祝福;甚至在纯元死后,他冷落宜修,却始终不肯追究真相。
皇帝的“白月光”滤镜,才是压垮所有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皇帝的“白月光”执念:毁了纯元,也毁了宜修
《甄嬛传》中最令人唏嘘的设定,就是皇帝对纯元的爱。他爱她的美貌、才华和温柔,爱她的“独一无二”,甚至在她死后,还让她成为整个后宫的“标杆”。但也正是这种爱,害死了纯元,毁掉了宜修。
纯元真的是幸运的吗?
不见得。
她是乌拉那拉家族的工具,是皇帝巩固政治地位的棋子,更是后宫争斗的牺牲品。
她的美好只存在于皇帝的记忆里,而这种“美好”也成了压在宜修头上的一座大山。
宜修一生都在和纯元的影子作斗争,想要通过害死纯元、谋害皇嗣,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但最终她发现,皇帝的“白月光”滤镜永远不会破碎,而她的所作所为,只会让自己沦为历史的笑柄。
更扎心的是,皇帝其实早就怀疑宜修杀害了纯元,只是为了维护乌拉那拉家族的关系,他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看来,纯元的死,不是宜修一个人的错,而是皇帝、整个后宫乃至封建制度共同造成的悲剧。
甄嬛的“人间清醒”:谁才是胜利者?
再来说甄嬛。
很多人觉得她是全剧的“赢家”,从一个单纯少女一路开挂逆袭,最后成了圣母皇太后。
但她真的赢了吗?
我不这么觉得。
甄嬛在皇帝临终前逼他说出真相,看似是对纯元的一次“平反”,但其实也是对皇帝的一次审判。
她让皇帝承认,他所谓的“宠爱”不过是一场笑话;她让皇帝意识到,他一生都在追求纯元,却连她的死因都没弄清楚。
可甄嬛的胜利又能换回什么呢?
她最终还是沦为和宜修一样的女人:为了自保,不惜害人。
她害死安陵容、打击齐妃、利用果郡王的感情,甚至在皇帝死后,用几句话断了宜修最后的念想。
她和宜修最大的不同,只是她比宜修“更会做人”。
但这真的值得骄傲吗?
她的孩子们,未来也会走上同样的皇权之路,而她,也终将成为下一个宜修。
结语:因爱生恨,因恨成魔
回头再看《甄嬛传》,不得不感慨,这部剧真的是YYDS,每一个角色都写得如此立体,如此真实。
宜修不是纯粹的恶人,她的狠毒背后,是一颗被伤透了的心;纯元也不是完美的“白月光”,她的温柔和善良,最终成了她的致命弱点;皇帝更不是一个无辜的可怜人,他的多情和自私,才是导致一切悲剧的根源。
与其说《甄嬛传》是一部宫斗剧,不如说它是一部“人性剧”。它让我们看到,在皇权和欲望面前,每个人都不可能全身而退。宜修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后宫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缩影。
别再用“恶毒”来定义宜修了。她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一个在绝境中挣扎的悲剧性人物而已。而甄嬛呢?她的胜利,或许也不是一种幸福,而是更深的孤独。
借一句弹幕的话来总结:“这后宫,谁也逃不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