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烘笼.暖手炉

铁马江湖任我行走 2025-01-02 16:52:32

竹烘笼.暖手炉

一一《天音阁微散文》之一

作者:朱军

提到竹烘笼,还得回眸山镇湘水,回眸那些冬天和苦寒的学子。

似乎太远了,可那山镇的一个烘笼依然热烘烘的,温暖无数学子的身心。那会儿,母亲在湘水教书,三十来岁,你还小,追随着她。她教小学,像一只头雁,领着一些雁子飞来飞去。

春天,夏天,秋天,山乡自有其妙曼,青山,鸟鸣,野板栗,野草莓,让人开心。只是到了冬天,山乡冷,土坡上的学校更冷。这时候,滴水成冰,寒风料峭,孩子上学,冻手冻脚,身心哆嗦。

就在这时,竹烘笼出现了,令人一喜。先是谁家的孩子小心翼翼从乡间来了,拎着热热的竹烘笼。谁家的孩童一路驰奔,将竹烘笼在手中甩着,火星子明灭,热力有了,温暖也有了。谁家的孩子把小小的竹

烘笼揣在怀里,悄悄地蹓进教室,不无有趣。

竹烘笼,小巧实用,也不知谁发明的?其外体为竹篾竹筯扭结,内有瓦胆,固定之后,装了灶灰,埋有尚未燃尽的“糊灶子”,有热力,有温度,甚尔有点烫手咬手呢。

如此之物,被学子拎入教室,伴左右,入课堂,随身心,一天天,一周周,成了一个个学子的爱物与暖炉,实在是神奇。

对此,你的母亲也好,别的老师也好,都接受并认可,也允许学生随身携带了。山乡艰年,学子不易,带一个竹烘笼,又有何不可呢?

果然,孩子们有了竹烘笼,果然御寒,冻手冻足的少了,而求学的山乡少年,也添了温暖与脚力。

许多年之后,忽然想起来这竹烘笼,你的心里,依然温馨有加。

竹烘笼,而今可能绝迹了吧?

暖手炉,与贵族千金有关,与江南水乡有关,也与而今的城市女郎有关。

记得《红楼梦》里,黛玉宝钗,熙凤探春,还有妙玉袭人,在冬日与早春,雅聚闲居,都会备了暖手的小炉。美艳姣好的淑女贵妇,捧了暖手炉,出入豪门,曲径通幽,吟诗,访友,赏雪,观梅,温酒,暖手暖心养颜,岂不美哉?这是小说描写,令人向往。

后来,又见影视与传奇中,名伶名媛,乃至青楼佳人,也临窗捧炉,暖手暖人,更有其味。

再后来,江南和北国,要津与边地,天冷欲雪,美人佳丽,用暖手炉,恐也不在少数。那会儿,轻裘貂衣,豪华马车,帘内贵妇,手捂暖炉,悠哉妙哉,令人艳羡。

窃以为,上述的暖炉,或许灌了开水,用凉即换,或许加了炭火,分外热乎,要是烧完了,定有家仆驰驱,予以保障呢?

而今仍有暖手炉,只是改为充电,甚为方便。那时候,大街小巷,店铺里,茶楼中,妙女一二,暖炉在手,不无温煦。甚尔神秘女子身处一隅,一边用暖手炉暖和自己,一边飞眼暸外,说不定有了生意......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于天音阁)

作者简介

朱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汉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居汉中。已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诗集等文学专集57部,共1350余万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