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韦仁龙出生在广西河池市一个偏远山村。他们家穷得叮当响,甚至连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全家挤在村委会借来的一间破旧土坯房里。父亲为了养家出去打工,但天不遂人愿,才出去没多久,便出了事,再也没回来。
那年,他才刚刚会走路。母亲一下子成了寡妇,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挑起生活的担子。她拼命干活,但那点收入根本撑不起家。邻里看着心疼,纷纷劝她改嫁。她犹豫很久,最后答应了,但提了一个条件:“只要他能对仁龙好,我就嫁。”
后来,她遇见了韦双锦——一个也是孤儿出身的男人,懂得失去的滋味。婚后,他对仁龙非常好,抱着玩、背着跑,像是亲生的一样。
仁龙3岁那年,母亲查出肺癌晚期。他们倾尽所有治病,还是没能挽回她的命。母亲走后,韦双锦成了仁龙唯一的依靠。这位继父没有离开,反而更加拼命干活,想给这个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但长年劳累下来,病也跟着来了。仁龙12岁那年,他的继父也走了。就这样,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孤儿。
那一年,他13岁,开始靠捡垃圾为生。他说,刚开始是靠山里的野菜、野果活着的。嘴里嚼的是苦的,心里却一直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后来他发现,捡空瓶子、纸壳子可以换点钱。他就每天放学之后背个编织袋,在街上、在校门口转悠,看到啥能捡的就装。夏天,听说山上的八角可以卖钱,他就上山采。
进入高中后,老师发现了他的特殊情况,于是向校长汇报了他的情况。校长听完沉默了很久,然后拍板:“我们全力帮他。”学校免了他的学费,组织募捐,还安排老师轮流给他送衣服、送笔记本。
高中三年,别人放假他在读书,别人娱乐他在背书。2020年夏天,他迎来了人生第一场大考——高考。考试结束那天,别的同学在庆祝,他却在操场捡起了水瓶。他说:“这些瓶子还能卖两块钱。”
结果一出,全校沸腾:707分!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得知消息那天,他没第一时间庆祝,而是背着录取通知书,回到山里的父母坟前。他跪在地上,长跪不起,泪流满面地说:“我做到了,爸妈,我没有让你们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