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二:娣与弟的时代记忆

情话不打烊 2025-04-06 16:26:11

夏天的下午,村里的广场上,老人们摇着扇子闲聊,孩子们在树下嬉戏,而村里那几个生育了多个女孩却无人问津的家庭,在默默地承受着那份不为人知的悲哀。

你是否想过:“如果一个家庭总是生女孩,而父母期待的男孩迟迟未至,这对家庭意味着什么?”每个家庭背后,隐藏着多少无奈的故事。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三个女孩的故事,她们都以“娣”为名,而她们的命运,却出乎你的想象。

引娣的沉默童年

引娣家在我们家正后头。

我们家那时没打后墙,经常开着后窗,能看到他们家的人从大门里出来进去。

引娣比我大不了几岁,记忆里她总是低着头,不爱说话。

她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他们一家都很安静,和我们家有很大的反差。

我们上村小学的时候,引娣总是坐得最端正,听课最认真,可惜说话的时候极少。

班里只有少数几个女生和她有交流,大部分时间她都是一个人静静坐着,有时甚至会露出一丝害怕的神情。

记得一次下课,有几个女生硬拉着她一起跳绳,我都记不清她是怎么加入的,只知道她玩得特别好,但她自己却满脸通红,玩了一会儿就匆匆罢手。

放学后,我们总是要跑出去找乐子,而引娣从不与我们玩。

她的父母也很少闲聊,家里很少看到人影。

有一年,她的父母因为家里急需男孩,便把希望寄托在引娣身上——奇迹般地,一年后她有了一个弟弟。

村里的人说是名字显灵,但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是概率罢了。

招娣的家庭困境

招娣是大海叔家的二女儿,小我十岁。

大海叔和他的妻子白白婶以前过得和和美美,但自从生了大女儿静静后,情况就变了。

大海叔变得脾气暴躁,怨言不断,因为他想要个儿子。

他嘴里常常骂女儿是赔钱货,家里的气氛也因此一年不如一年。

两年后,白白婶又生了个女孩,这就是招娣。

大海叔一怒之下想把她送人,最终白白婶求情才留下了她。

大海叔喝酒越来越多,常常家暴,妈妈和女儿们的生活一团糟。

到后来,大海叔甚至发展到连邻居的劝阻都不听,直接驱逐那些好心的人。

招娣没能招来弟弟,白白婶生了第三个女儿后,直接送了人。

在暴力家庭长大的招娣,自小就知道要如何在夹缝中求生。

有一次,招娣怯生生地问白白婶为什么不离婚,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白白婶的心。

终于,有一天白白婶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家。

离开的那天,招娣的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从未见过的笑容,仿佛是走向了新生。

梦娣的漂泊生活

梦娣是我最小的表妹,小舅家的二女儿。

梦娣的名字一开始是希望能够带来家里期盼已久的儿子。

在那个计划生育紧张异常的时期,小妗子怀梦娣的时候,躲着计生办的突击检查,过得格外担心。

最终梦娣还是个女孩,家里不愿意送人,只好寄养在她大姨家。

梦娣在大姨家长大,视大姨为母亲,却对真正的母亲感到陌生。

小妗子一次又一次尝试解释,梦娣却总是抱着大姨大哭一场。

妈妈心里是忧伤的,但是现实让她无奈。

直到梦娣六岁,小妗子终于生了个小弟弟,孩子们的生活也随之紧张起来。

梦娣被接回家,她不再对周围的人和事感兴趣,总是一个人默默待在角落。

姐姐活泼好动,而梦娣成了一个孤僻的小姑娘,大家都无可奈何。

梦娣上高中后,努力学习,但成绩始终平平。

高考失利上了一个不知名的高职,她的未来似乎没什么指望。

小舅却总提起要给她买个电脑,希望通过科技改变命运,而梦娣似乎只是沉默接受。

结尾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普通家庭里那种深藏的痛苦与希望。

引娣、招娣和梦娣,她们的经历让人心疼,却又真实得让人难以忽视。

女孩们的命运,寄托着家庭的期望和无奈。

她们在社会变迁中,被逼着成长,被迫接受,甚至被迫遗忘一些本该珍视的东西。

当我们在讨论家庭,讨论生育时,这些故事提醒我们,生命本身的价值应受到尊重,而不是被简单地绑到家族的某种期待上。

女孩们需要的是爱和公平,而不是被赋予实现别人的愿望的标签。

这些娣的故事,不仅是她们的时代记忆,更是对我们的警醒:无论性别,每一个生命都应被珍视,被善待。

愿我们能为这些女孩创造一个更公平、更温暖的世界,让她们拥有自己的光芒和希望。

0 阅读:0

情话不打烊

简介:爱情,是一场浪漫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