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志愿军在朝鲜发动长津湖战役,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而它被称为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而在其中,一个叫做朱彦夫的老兵却让人们不得不为之侧目。
朱彦夫被称为长津湖的“活死人”,被发现时也已经血肉模糊,医生都束手无策。
但在93天之内进行了47次手术后,他又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医生都忍不住称赞为奇迹。
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他生命奇迹的开端。
那么,从惨烈的战场中夺回生命的朱彦夫,创下了什么样的奇迹?之后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呢?
17岁的“百战”老兵1933年,朱彦夫出生于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他所在的村子十分贫穷落后,而他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家中的兄弟姐妹竟然有一半都是接二连三的先后死去,这只是因为当时吃不饱饭。
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父亲的离世。在朱彦夫还未成年的时候,他亲眼目睹扫荡村子的日本鬼子杀害了父亲。
年幼的他为了活命只能瑟瑟发抖的藏在地窖里,并自此开始仇恨那些冷血残暴的日本鬼子。他也过早地成熟,坚毅与顽强的意志在这个时候开始初见锋芒。
正是因为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他的心性变得极为坚韧,也让他勇敢地走向了战场。
在他14岁的时候,他就主动参加了解放军。在部队的那几年,他被锻炼得愈发英勇,不惧任何艰难困苦,年纪虽小的他已然是成熟善战的“老兵”。
他参加过参加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甚至连淮海战役的战场上都有他的身影,每一次都冲在最前面。
他的身上也都留下了不少触目惊心的伤痕,但他以此为荣,这是他的信念,也是他的光荣。他更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国内和平,生活稳定,家国稳定了,朱彦夫也该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了。但他还没来得及体验一下普通人的生活,战火就烧了起来。
这一次,联合军已经将战火点到了鸭绿江,抗美援朝成为当务之急。
朱彦夫所在的队伍为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二十六军七十七师二三一团一营二连,而第九兵团就是在长津湖战役中英勇抗敌的著名队伍。
在长津湖战役中,堪称王牌的第九兵团对战的是美军精锐的美陆战,这场战役有多激烈,也就可想而知。
长津湖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四十度,这对于本就仓促入朝的第九兵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和那些装备精良的美军对比,志愿军身穿薄衣,长期的作战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做支撑,条件艰苦程度无法想象。
在和美军抗战的二十多天里,整个兵团死伤惨重。“冰雕连”的诞生更是令人动容,这场战役的惨烈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
战机轰鸣,大炮不断,敌人如同潮水一般涌来,朱彦夫所在的连队战友们一个个倒下。
但每一个战士又都牢记着,人在阵地在,靠着强大的意志支撑着他们前仆后继。
朱彦夫也是用尽全身力气,发了疯地朝着山下的敌人扫射。身边的战友已经不多了,但朱彦夫来不及悲伤,就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战争中。
此时的朱彦夫当然不知道,那些并肩作战的队友将会全部阵亡,而只留下残疾的自己存活在这世间。
甚至,他还有一段堪称“活死人”的经历,演绎出生命的奇迹。
历经47次手术的“活死人”原来,在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只顾拼命杀敌,不小心被手榴弹击中。
他惊觉眼前一亮,反应过来那是手榴弹时,已经在刹那间倒在了血泊之中。
等到他恢复意识时,四周已经是死一般的寂静。
没有了炮击声,也没有了战友们拼命杀敌的声响,只有呼啸而又刺骨的风,更有身体上难以承受的痛。
朱彦夫的视线也已经模糊,感觉到眼前有东西,他随手将其挥走,一个冰冷的球状东西就这样滚落到一边。
这个时候的他饥渴难耐,只要能用手够得着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会往嘴巴里送。
于是,这个球状东西就进了朱彦夫的肚子里。而他并不知道,那其实是他被炮弹轰出来的眼球。
极致的疼痛与冰冷已经让他麻木,他的双手与双脚也都被冻得无法动弹,甚至他的肠子也都已经暴露在外面。
但他顾不上这些,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高喊着:活下去,坚守阵地!
在这样强大的信念与意志驱使之下,朱彦夫拼尽全力在地上爬行。
不知道爬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了哪里,极端的劳累与痛楚让他彻底陷入昏迷。
等他清醒过来时,已经是93天以后的事情了。
此时的他也震惊地发现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脚,眼睛的视力也急剧下降。他忍不住提出疑问:我怎么了?我在哪里?
当医生看到朱彦夫睁开眼睛,听到他的问话,顿时激动不已,这个身经百战的少年兵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通过医生的讲述,朱彦夫也知道了自己在昏迷以后发生的事儿。
原来,是友军发现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朱彦夫,随之将他送往阵地医院。
但这时候的朱彦夫腿脚已经严重冻伤,肠子都露了出来,眼睛里也布满了鲜红的血,已经面目全非了。
医生看了直摇头,建议送回国内,接受更加完善与专业的治疗。
于是,朱彦夫就被送到了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看到只有微弱的生命体征的朱彦夫,医生虽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也只有硬着头皮上,毕竟这个少年兵是战场上的英雄,只要还有一口气,医生都会竭尽全力进行拯救。
历经93天的时间,前前后后共开展了47次手术。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朱彦夫虽然没有苏醒过来,但是始终保持着生命体征,可见他的求生欲望与意志多么强烈。
但也正是因为他从来没有醒过,俨然成为一个“活死人”。
直到他醒来,医护人员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医学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
命是保住了,但是朱彦夫却成为一个残疾人,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这样的自己还有什么用呢?
为此,他一度寻死,吞安眠药,试图彻底解脱。但医生的一席话让他顿时茅塞顿开,再也不敢钻牛角尖。
“你的命是我们多少人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救回来的,如果你一心自杀,那就对不起我们这么多医务人员的努力,更是对不起国家对你的救助。”
闻言,朱彦夫也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意义,不能随意处置。
因此,他告别了组织安排的休养院的生活,选择回到村子里建设自己的家乡。
临别之前,医生极力劝阻,声称“没有专业的护理,你无法生存,甚至一次感冒就会要了你的命”,但朱彦夫还是坚持己见,他认为自己不能依靠国家养一辈子。
带领村子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刚回村子的朱彦夫被村民奉为英雄,但也少不了围观。毕竟无手无脚的朱彦夫连基本的衣食住行也都成为问题。
在没人看到的背后,是强大的自尊心与意志力支撑着他,让他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甚至做饭。
人们只看到他熟练的动作,却不知道背后他付出的巨大代价。
既然活下来是一个奇迹,自己就得活出个人样,特级伤残军人朱彦夫这样想着。大字不识的他明白,只有文化才能改变现状。
于是,他用自己的残臂开始了学习的痛苦之旅。
同时,他靠着极度的节省,在村子里建起了一个图书馆,然后是夜校。
起初,村子里的人并不看好他,但架不住朱彦夫一次次地登门拜访,一次次好言相劝。他的精神感动了村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书,学知识。
朱彦夫的执着与顽强被村民看在眼里,他的无私与伟大也感染着大家。于是,朱彦夫毫无疑问地被推选为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
大家知道,虽然朱彦夫是一个活得十分艰难的伤残士兵,但他是一心一意想要村子与村民过得越来越好的。
而朱彦夫果然不负众望,他带着村民们的期待开始更加卖力工作。
时常可以看到他在村子里拄着拐杖指点江山,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他直接爬在曲折的山路上前行。
身体不便的他总会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特别是残肢的部分,经常被磨破流血,很是触目惊心。这也让村民们忍不住说他:哪有做书记这么拼命的!
但也正是因为朱彦夫日复一日地为民奉献与付出,让整个村子快速发展起来。别的村子还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朱彦夫的村子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从1957年开始被民众们选为书记,他就在这个岗位奋斗了25年之久。即便遇到再大的艰难困阻,他也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
他将战场不畏牺牲,勇敢前行的精神带到了村子里,为了村子,为了百姓,甘愿做最苦最累的那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医院工作的护士陈希永见到如此伟大的朱彦夫深受触动,她不顾一切地选择嫁给了朱彦夫,并承担起了一辈子照顾对方的责任。
而这也为朱彦夫创造出更多奇迹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他也花费7年的时间创作了一部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这部小说共有33万字,都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他用残疾的手臂完成了如此巨著,期间用掉了上百斤的稿纸,这背后的艰辛难以想象。
此后,他又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完成了另一篇书本的创作。
他将战士们伟大的精神记录下来,将其传播出去,让人们铭记他们闪闪发光的生命,他们为了国家与人民牺牲的大义精神也值得人们永远赞扬。
结语2019年,朱彦夫获得了“人民楷模”的荣誉,他也被人们称为“最美奋斗者”。
他的一生的确是奋斗不息的,也是充满了曲折与痛楚的,但他都将这些当做涅
槃重生的底气,踏着磨难奋发向上。
最后,我们用朱彦夫常说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与其腐烂,不如燃烧。
作者:六月编辑:夜雨声烦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