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走出乡村是一代人逐梦的起点,如今,乡村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筑梦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学生转变传统思想,怀揣着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回到乡村、扎根乡村,在乡村舞台上加速奔跑、圆梦沃野。
他们是新农人,更是劳动者,他们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成为我省加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力量!劳动节前夕,顶端新闻特推出“俺是新农人”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省内多地的乡村田野,将镜头对准了这批“乡村新农人”,倾听他们“新”的故事,学习他们“变”的精神!
本想给父母找点活干,结果自己却成了主角,并且孤军奋战,让梨花盛开在深山乡村……
4月25日,在一片枝叶茂盛的梨园里见到宁海峡时,她正和工人们一起疏果。讲起自己的创业之路,她说做农业不容易。不过表示自己还算幸运,当初,站在荒芜的田野里迷茫时,漫天的晚霞吸引了她。
“哇,太美了,梨园就选这里了!”那一刻,她下定了决心!
20年前,把梨苗栽了满满一地
20年前,80后的宁海峡刚毕业。那时的三门峡陕州区,许多农村还很贫困。她生活的村庄更是土地瘠薄,偏远闭塞。
“我在外打工,一到下雨天就担心父母。”宁海峡说,因为家里穷,房子年久失修,总害怕塌了,为了不这样担惊受怕,她干脆在县城租了间房子,把父母接了过来。
“摆过地摊,生过豆芽,卖过早餐和蔬菜。”宁海峡说,父母来了总得让干点啥,做小生意挺累,起早贪黑的,选来选去,还是觉得干农活合适。她在学校学的是果树栽培,经过考察,便在距离县城不远的村里租了7亩地,种了大樱桃、梨树,还有草莓、辣椒等。
最终选择种植黄梨,缘于去山东寿光的一次市场调研。她在那里发现,几个来自韩国和日本的黄梨品种,很受人们喜欢,无论是形状外观还是口感色泽都很好,还带有淡淡的清香。在现场,她围着看了好几圈。“当时,从农户手里的收购价每斤五六元,进的是高端市场。”她现在仍惊叹,“20年前啊,都这样高的价格。”
毫不犹豫,她回来后以最快的速度筹措了资金,又租赁了30亩土地,并搭着时令的末班车,将新进的梨苗栽了满满一地。
晚霞很美,梨园就选这里了
等待的日子是漫长的,果树不像其他农作物当年就有收获。2005年,梨树终于挂了果,看着阳光下一枚枚可爱的小果子,宁海峡开心不已。
因为是头一年,产量并不高,销量也不好,价格差强人意。“卖不出去就送!”那年,宁海峡送出去2000多斤梨让路人随便品尝。2006年,鼓舞人心的“回头钱”来了。因为有了良好口碑,许多人、特别是去年的“品客”,在梨成熟前就下了订单。
“我当时就决定,这辈子和梨树在一起了。”宁海峡高兴地说。附近七里堡的村支书很欣赏风风火火的她,经常来梨园逛。有一次问道:“我们村有百十亩地,你种不种?”接着又说:“我看你也弄不成。”
“他后面的话刺激了我,说我弄不成?我得去看看。”宁海峡自嘲,“还是那时年轻气盛,搁现在你说弄不成就弄不成吧,才不会上心呢。”那时也巧,一个金融业的朋友,正想找点事做,见宁海峡的梨园小有规模,便找来打算一起合作。
“这边有土地,那边有资金,太好了!”宁海峡踌躇满志。然而,最后关头朋友却选择了退出。
这可怎么办?她再次来到那块看过多遍的土地,这是一个好地方,视野开阔,地面平整,身后是奔流的黄河。日薄西山,迷茫中她将目光看向天边,漫天的晚霞一下子吸引了她。“哇,太美了,不论多难,梨园就选这里了。”
从“黄梨姑娘”到出彩新农人
人生不是故事,但有时比故事更精彩。
村支书看好她,在租金上给了很大的照顾;原来租赁的三四十亩地,因为政府征收,也对果树进行了补偿。就这样,困局破解,拥有百亩梨园的宁海峡,成了远近有名的“黄梨姑娘”。
陕州梨香甜可口、汁多肉脆,据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是朝廷贡品。特别是陕州红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了当地一张靓丽名片。
几年下来,宁海峡把梨园经营得一片红火。作为最早的一批新农人,她也成了聚光灯下的常客。参加省里活动给大学生讲课,被评为河南省劳模、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市人大代表……许多荣誉接踵而来。特别是受邀参加团中央组织的中日友好青年交流访问,她称那是自己的“高光时刻”。
“之前见过最大的领导就是村支书,梨熟了拉着赶集卖。现在,许多领导和专家都来参观,产品也和国内知名供应商进行对接合作。”宁海峡说。她先后成立了三门峡金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三门峡振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目前,公司合作基地有两三万亩,品种有黄梨、红梨、西洋梨等,培育的种苗深受大家欢迎,公司品牌秋月黄梨、卢玉香梨、陕州红梨等国内畅销。
梨花盛开,让山村越来越美
“闺女,去家里给你冲个鸡蛋茶喝喝吧。我去了,结果打了七八个荷包蛋。”说起往事,有艰辛,也有感动。在卢氏县,一位年纪沧桑的老大爷种植的梨树丰收后,非拉着宁海峡去家里坐坐。
2016年开始,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位于深山区的卢氏县是全国贫困县。那时,一位范蠡镇王窑村的扶贫干部找到宁海峡,想让她把梨的项目带到村里去。
“记得在当时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钱,就可以脱贫。这还不容易吗?种植梨树,一亩地轻轻松松就能收入近万元。”宁海峡说,她当时就挖了一二百棵大树送过去,第二年便结了果,并且品质很好。
如果说山路十八弯,王窑村的山路至少有十七弯。村民的代步工具是三轮车,一不小心就跌入万丈深渊。她的到来,不仅让村里有了致富“摇钱树”,还带来了一系列建设项目,政府专门配套修建了道路,解决了饮水问题。
如今卢氏县,已经成了宁海峡的第二个“主战场”,两千多亩梨树分布在多个乡镇。
“那些村庄海拔高,原来种植烟叶,由于重茬严重荒芜了,但正好适合梨树生长。”宁海峡介绍,“你看,这是前几天梨花开时的照片,漂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