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敦煌系列】探索沉浸式演艺的文化奥秘

游者的日志 2025-03-07 14:35:20

乐动盛世,梦回敦煌

当古乐器从敦煌壁画中飞出

当沉睡千年的敦煌遗音再次奏响

当身姿翩跹的伎乐师出现在眼前

当华美动人的敦煌舞蹈惊艳上演

一幕幕画卷

都与遥远的文明隔空对话,交相呼应

在我们耳畔,奏起丝路文明的盛世回响

让敦煌乐、舞、诗、画的璀璨繁盛

穿越千年,惊艳重现

跟736研学一起走进

《再出发·乐动敦煌诞生记》

品鉴乐舞盛宴

穿越古今敦煌

1979年,“改革开放的报春鸟”

舞剧《丝路花雨》诞生

并迅速风靡世界

这部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

敦煌舞开山之作,历经已45载

把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彩塑搬上舞台

被誉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

如今,如何与时俱进、创新求索

将中华美学精神、敦煌文化精髓和

当代审美追求结合

激发出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

成为文艺创作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乐动敦煌》创作者充分考量

最终以“敦煌古乐舞”为着力点大胆创新

奋力展现敦煌丰富包容的文化内涵

作品溯源敦煌文化

借助对莫高窟壁画、藏经洞古籍的

深度解读梳理

以音乐、影像、灯光、机械

装置、舞美道具等多种科技手段

结合演员真人演艺

再现敦煌音乐、舞蹈、诗歌、壁画等

敦煌盛景画卷

通过活化敦煌古乐器

古乐谱的研发成果

将敦煌古乐文化淋漓尽致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全面展现敦煌传承发展了千百年的古乐文化魅力

充分表达了“敦煌元素、华夏故事

中西交融、世界大同”的文化内涵

“敦煌乐舞艺术博大精深

我们希望通过高度还原的手法

将敦煌艺术直观呈现在大众面前。”

谈及《乐动敦煌》的创作初衷

导演张华如是说

《乐动敦煌》剧目编创团队

汇聚多位文学、音乐、舞蹈、编导、舞美灯光

服饰造型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他们多次深入敦煌考察

对壁画、古籍进行深度解读和系统梳理

最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及专业演员演艺

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活化”呈现

给观众以更加立体的艺术享受

16尊伎乐师

飞出敦煌壁画

16件古乐器

重奏大唐盛世乐舞传奇

25首千年古谱

演绎敦煌新声

102 套壁画服饰

再现敦煌绝色

剧目运用了五弦琵琶、排箫、莲花阮

等民族乐器及敦煌仿制乐器音色

演绎了胡旋舞、腰鼓与琵琶舞

迦陵频伽舞等多种敦煌舞蹈

配合取材自敦煌古乐谱和西域曲调的剧目乐曲

还原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

剧目分为《源起妙音》《乐动丝路》

《上元踏歌》《盛世华章》四部分

以白氏从西域到中原

被敦煌壁画中音乐世界和神秘乐谱所震撼

从而融合东西方音乐

领悟乐舞真谛的故事为主线

分别演绎

西域音乐、中原礼乐、中原俗乐、敦煌音乐

全面展现了敦煌传承千年的乐舞文化魅力

带给观众一场全方位的视听盛宴

经典造型:

怒目金刚——出自莫高窟206窟

伎乐师——出自莫高窟220、249、251等窟

美人菩萨——出自莫高窟57窟

迦陵频伽——出自莫高窟172窟

《乐动敦煌》敦煌学顾问汪雪表示

敦煌壁画中汇聚了非常多的音乐和舞蹈图像

藏经洞曾经出土了唐五代时期的

敦煌乐谱和敦煌舞谱

这些无声的音乐和定格着的舞蹈瞬间

有着非常大的遐想空间

随着敦煌乐谱和敦煌舞谱的逐步解译

《丝路花雨》和大型乐舞《敦煌古乐》相继面世

我们常常会非常神往敦煌乐舞的高光时代

因为在那个时代百家论争生机盎然

创新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

而突破是对前辈最好的致敬

于是就有了《乐动敦煌》

剧目以破译的敦煌25首琵琶谱为素材

运用丝绸之路不同地域乐器

借助当代音乐语言

使乐曲更贴合敦煌多元文明交融的风格

整部剧目,音乐随每一章节故事发生变化

整个演出,音乐对故事的讲述、情感

的传递无处不在

在舞蹈方面,专家团队以

“基于敦煌壁画而不限于敦煌壁画”为理念

用广博的视野再现历史语境

还原乐舞风貌,凸显敦煌作为“华戎所交一都会”

在丝路乐舞交流史中的重要地位

剧目四个篇章,共有两大类舞蹈

第一类是男主角独舞

属于中国现当代舞

风格以中国文化元素为核心

同时融入了西方现代舞的创作理念和手法

诠释男主角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状态

第二类是中国古典舞

包含了龟兹舞、汉唐舞以及敦煌舞蹈段落

《随嫁》的情节是以西域公主和亲中原的

历史事件为原型

舞蹈的编创借鉴了龟兹壁画中的舞姿

着重突出古龟兹地区

“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的乐舞风貌

《观灯踏歌》展现长安上元节千人踏歌的景观

是典型的汉唐舞,以舞袖为主

其编创借鉴了敦煌《劳度叉斗圣变》等

壁画中的少女形象

剧场在具备各项声光电和机械设备的基础上

打破了人和舞台之间的界限

让观众置身剧场,更近距离地欣赏演员表演

体验光影变化

感受表演者、音乐、光影之间的交汇融合

真正实现了音乐的沉浸、光影的沉浸

表演的沉浸和心灵的沉浸

与此同时,演出采用全息投影

3D威亚等高科技手段

A区沉浸声系统

缩小演出者和观演者之间的距离感

提升观众在演出过程中情感的一致性和投入度

创作了融入大量西域民族乐器元素的音乐

并制作了在厅堂内环绕的视觉特效

让整个演出极具表现力

B区环境效果声系统

窄角度且远距离投射,再现洞窟中的听感

C区“7.1.4”声道系统

增强整个节目源的多声道信息的

空间感、分布感和方位感

在ABC三大观演区中体验逼真的洞窟穿越

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从克孜尔洞窟龟兹壁画研究

到敦煌壁画彩塑的采风研究

对于积累剧目创作起到了扎实的作用

服装设计结合剧中呈现内容与相关角色

通过揣摩体会研究壁画彩塑服装结构

人物线条色彩质感、经过千年风霜的残破质感

临摹矿物质颜料的原色、做旧做斑驳

呈现舞台上适度的栩栩如生

带领观众进入“真实洞窟”的观感体验

【课程内容】

·沙龙互动

与主创团队专家沙龙互动近距离交流

参观剧场演出区域及后台设施设备

分享乐动敦煌剧目创编历程

梳理剧目故事线了解全剧故事情节

剖析剧目文学、音乐、舞蹈、编导

舞美灯光、服饰造型等设计构思

探讨敦煌乐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沉浸式观演

观看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

感受敦煌壁画“活化乐律”之韵

聆听千年敦煌的盛世妙音

感受敦煌千年古乐与舞蹈文化

探寻敦煌乐舞的独特艺术风格

一览敦煌古丝路要塞

各民族乐舞一体的繁盛景象

·交流思辨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敦煌既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宝库

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璀璨见证

结合敦煌莫高窟参观体验

引导学员观影后思考交流

从“静观”壁画到“动感”剧目

从“知识”到“体验”的转化

感悟敦煌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延续

致敬千年前的无名艺术家

他们以无我之心绘制出动人之画

致敬百年来的莫高窟守护者

他们以坚守的姿态

在大地上竖起一座座丰碑

致敬所有逐梦前行的人

虽历经岁月涤荡却不失去真我

【师资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张华

导演,逆光演艺创始人

长期致力于用文化带动旅游产品的

新文旅模式的探索和创作

主要作品:南阳卧龙岗景区水秀《龙腾天下》

文旅产业综合体 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

乐舞秀《知道·老君山》

博鳌亚洲论坛光影诗画演艺《锦绣天成》

汪雪

敦煌学博士

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

主要从事敦煌乐舞的研究、弘扬及相关艺术创作

在洞窟式沉浸体验剧《乐动敦煌》中

担任敦煌学顾问

著有《敦煌莫高窟壁画乐舞图式研究》

参与《敦煌乐舞大典》《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等专著的编纂

滕飞

中国作家协会委员、甘肃省作协常务副主席

甘肃省青联常委、省直机关青联副主席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甘肃省先进工作者”

“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编剧奖”

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等

主要作品有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

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梦幻凉州》

G20杭州峰会官方形象片《杭州》等

姜莹

中国当代青年作曲家

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探索与创新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上海民族乐团驻团作曲、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

主要作品有:《丝绸之路》、《龙图腾》

《太极》、《富春山居图》、《印象国乐》等。

中国文化部青年作曲家奖

文华奖“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一等奖

董韬

服装造型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协会会员

北京服装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校外导师

锦韬坊服装设计空间创始人

独立完成戏剧、影视、舞台服饰设计作品百余台

主要作品《大闹东海》《十二生肖传奇》《龙船调》

歌剧《苏武》、话剧《瑞雪长歌》等

刘小舟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

中国舞台美术协会会员,辽宁省舞台美术协会理事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设计专业

曾担任多部舞剧、音乐剧、电视晚会舞美设计

并参与服装设计、艺术指导,导演等工作

代表作品大型满族神话歌舞剧《神鼓》

中国舞美剧经典民族芭蕾舞剧《孔雀胆》

舞蹈交响诗剧《山情海韵》获第五届辽宁艺术节金奖

李冲

舞蹈编导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编导系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秋季学术论坛讲师

长期致力于文旅演艺项目舞蹈创编研究工作

代表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

乐舞秀《知道,老君山》

博鳌亚洲论坛诗画演艺《锦绣天成》等

吴正平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从事常规剧场、文旅演艺秀场、

多功能演播空间的舞台工艺

和舞台机械设计及现场实施技术服务工作

参与大型活动建党百年《伟大征程》舞台机械

“CCTV春晚”、三亚“亚沙会”舞台机械等

“全国演艺运营与剧院管理人才实训研修班”金牌导师

以上为部分研学导师

海量精英师资将为课程持续赋能

【场地赋能】

《乐动敦煌》剧场设计突破传统剧场空间维度限制

在莫高窟735个洞窟的基础上

开创性打造了一个“活的”第736窟

通过复刻石窟内藏经洞、佛龛

莲花台、藻井等特色形制

结合从壁画中活化的乐舞盛景

打造一个可看、可听、可游走

可互动的沉浸式洞窟剧场

剧场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

为全球首座洞窟式沉浸体验剧场

是现代科技和敦煌艺术的完美结合

剧场整体是一个没有界限的巨大舞台

分为A、B1、B2、C四大观演区

每个区域都承载着不一样的观演体验

乐动敦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还原莫高窟多个经典洞窟彩塑壁画

乐舞形象丰富多彩

敦煌古乐文化氛围浓厚

近距离欣赏壁画

沉浸式感受敦煌古乐文化的魅力

【再出发·乐动敦煌诞生记】课程

穿越敦煌前世今生

感受敦煌文化跨越千年的震撼与魅力

见天地 见自己

在情感共鸣中留下难忘体验

穿越千年斑斓记忆

浸入漫漫历史画卷

在妙趣横生的课堂中

触摸沙州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探索沉浸式演艺背后的文化奥秘

来源:微游甘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