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玩梗”爆红的动画电影《美人鱼的夏天》成为了话题中心。虽然因网络鬼畜视频带来的流量让其日票房增长10倍,但目前总票房仅60余万元,与回本目标相去甚远。
然而,出品方似乎不甘心止步于此,准备另辟蹊径——将热门梗制作成周边售卖,试图借热度大赚一笔。
这波操作引发了激烈争议,有人支持影片“自救”,也有人担忧这种做法可能进一步拉低国产动漫的行业标准。
支持方观点:热度经济,回本有理从流量数据来看,《美人鱼的夏天》确实因“自吓梗”等片段一夜爆红,其在B站的播放量已突破1亿次。不少鬼畜视频创作者和营销号也借此大赚特赚,甚至连无关的商品广告都在用这些梗引流。
支持者认为,既然网络热度已为影片打开了市场,那出品方凭借这一波“热度经济”推出周边,是合理的商业操作。一位观众表示:“蹭热度的营销号都赚翻了,凭什么出品方不能靠自己的创作盈利?”
此外,周边售卖的形式灵活,成本低,风险小。对一个票房已无起色的项目而言,这或许是挽回投资损失的最后机会。
反对方观点:烂片赚钱,毁了行业然而,也有不少人对《美人鱼的夏天》借热度赚钱表示反感。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问题无法掩盖,内容低劣甚至影响了国产动画的声誉。如果这种低品质作品因为玩梗反而赚到钱,会形成一种负面激励机制。
“电影行业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的。如果《美人鱼的夏天》这样的作品赚得比高质量的电影多,那谁还会认真做动画?国内动漫产业那就真的完了。”一位网友如此评论。
反对者认为,电影在院线播放是一种严肃的商业行为,应以品质定胜负,而非单纯依赖玩梗引流。国产动漫若想崛起,需要的是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用心制作的佳作,而不是靠鬼畜视频“碰瓷”成功的“烂片”。
热度经济的双刃剑:未来何去何从?《美人鱼的夏天》的逆袭现象,其实反映了热度经济在电影行业中的巨大影响力。然而,这种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对内容创作规律的挑战。如果烂片能依靠热度翻盘,会否导致更多创作者只追求话题性而忽视品质?
从另一角度看,网络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并非全然负面。一些电影正是因为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让更多观众了解了它们的存在。关键在于,出品方是否能利用这种流量效应,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而非单纯“割韭菜”。
结语:烂片是否能“自救”,市场说了算《美人鱼的夏天》要赚到钱,这件事本质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观众愿意为周边买单,那么出品方借机回本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国产动漫的发展需要以高品质的作品为核心竞争力,而非单靠“玩梗文化”度日。这场关于“烂片赚钱”的争议,或许不仅关乎一部电影,更是国产动画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