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苔藓共生,喷淋系统设置,日式枯山水庭院,EC值监测方法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的营造中,总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而其中茶花与苔藓的共生,犹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这种共生景观不仅是植物学的奇妙组合,更是庭院美学的重要体现。但在实际打造这样的景观时,有不少痛点需要解决,比如很多人觉得日式枯山水庭院的打造很难,而且对于茶花这样的绿植,知道怎么和苔藓相处,却不知道如何养护得好。
先从茶花说起吧。茶花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有很多品种,像普通的单瓣茶花比较常见,花朵大而艳丽;还有重瓣茶花,层层叠叠的花瓣宛如精致的绣球。冷门一点的品种有红凉伞,它的花朵颜色比较淡雅,花瓣边缘呈齿状;还有四面山茶,花朵小巧玲珑,叶片比较特殊。不同地区的茶花表现也不太一样。在南方,像广东,气候温暖湿润,茶花生长得比较旺盛,开花也比较早。而在北方的很多城市,比如北京,冬季寒冷,就需要注意保暖措施,不然茶花很可能受到冻害。
苔藓也是很有特色的植物,它种类繁多,比如白发藓,它的苔体洁白,就像长在地面上的白色头发;灰藓也很常见,颜色偏灰绿,比较耐阴。苔藓特别适合营造那种静谧的氛围,与茶花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里,喷淋系统的设置是个关键。以我在上海遇到的一个日式枯山水庭院种植者为例。他刚开始设置喷淋系统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他看到网上说每天喷水几次就行,就按照这个时间固定喷水。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茶花和苔藓都有点枯黄,他很困惑。后来他请教了一个有经验的朋友才知道,喷淋系统可不能这么盲目设置。
不同的季节在华北地区,比如河北,喷淋的要求就不一样。像在3天的时间里,如果天气比较晴朗,温度较高,每天可能需要早晚各喷水1次,每次喷水要保证苔藓表面湿润但不积水。而在7天左右,如果遇到阴天,就要减少喷水次数,早上喷1次就好。到了15天的时间跨度看,要是进入夏季,温度超过30度,除了正常的早晚喷水,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可以用喷雾器给茶花周围和苔藓轻轻喷洒一些水来降温。一个月下来,如果发现茶花和苔藓的状态还比较好,就可以适当调整喷水的量,以维持湿润的环境为准。
说到茶花苔藓共生的养护,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EC值。EC值是检测土壤肥力和盐分的一个重要参数。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我在家里阳台种植了一小片茶花苔藓共生的小景观。开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EC值是怎么回事。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可以购买土壤测试仪来检测。我就去买了,第一次检测的时候,我发现数值有点高,这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浇水的时候,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
我有个在四川成都的朋友,他种植茶花苔藓共生的庭院也有几年了。他告诉我,在他当地,土壤本身的肥力和盐分情况不同,EC值也会有差异。如果是在海边附近,土壤盐分可能偏高,EC值的初始数值就会高一些。而像在成都的市区,土壤相对比较肥沃,但偏酸性,EC值处于正常范围的中间部分。
如果EC值过高,就意味着土壤中的盐分过多,这会影响茶花和苔藓的生长。茶花可能会出现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的情况,苔藓也会失去那种翠绿的水灵劲儿。这时候就需要采取措施降低EC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量浇水,让多余盐分随着水排走。但是这个过程也要注意,不能让土壤过于干旱或者积水。
对于茶花的种植,不同品种之间也有差异。就拿冷门的品种四面山茶来说,它比较适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而常见的重瓣茶花相对更能适应稍微碱性的一点土壤。如果把它们种在同一片区域,土壤的酸碱度就要调配得恰到好处。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里,布局也很重要。不能把茶花和苔藓随便一铺就完事。有在杭州的朋友分享过他的经验。他说一开始他觉得只要把茶花放在中间,周围铺上苔藓就好看了。但是实际效果却很普通,而且茶花底部还因为积水而烂根了。后来他请教了专业的园艺师,才明白要根据地势的高低来布置。在北方的一些山地庭院里,地势起伏比较大,就可以把茶花种在稍微高一点的地方,这样排水就好;苔藓则更适合铺在低洼、潮湿一点的地方。
再说说苔藓的繁殖。苔藓繁殖相对比较容易,很多网友分享过他们的经验。比如在北京的胡同里,有老人在自家小院的角落里养苔藓。他说只要用一小块苔藓,放在湿润的地方,过个几天就能长出新苔藓来。但是如果温度太高或者太干,苔藓就不容易繁殖了。在南方的福建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苔藓繁殖得就比较快,差不多一个月就能繁殖出一大片。
从花盆的选择上,也有不少讲究。如果在居家阳台上种植茶花苔藓共生的小盆栽,那种底部有排水孔,而且透气性好的陶制花盆就很不错。有在湖南长沙的家庭主妇分享过,她以前用塑料盆种茶花,发现茶花的根生长得不好,后来换了陶盆,茶花的生长状况就改善了。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的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容忽视。就拿茶花来说,在云南的一些地区,茶花容易受到红蜘蛛的侵害。一旦发生,茶花的叶片上会出现小黄点,严重的还会掉叶子。这时候就要及时喷药防治。而在北方的一些干旱地区,苔藓可能会因为干旱而感染一些真菌疾病。网友说在当地,发现苔藓颜色变黑,叶片有点萎缩的时候,就用稀释后的多菌灵溶液喷洒,效果还不错。
不同绿植品种之间的对比也有趣。和其他花卉相比,茶花相对来说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它需要一定的光照,但又不能暴晒。而像吊兰这样的常见花卉,对光照要求就没那么严格。苔藓和其他绿植对比,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超级耐阴,而且能很好地适应潮湿的环境。像仙人掌这种多肉绿植,就需要干燥少水的环境,和苔藓就完全是两种类型。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里,日式的禅意不仅仅体现在茶花苔藓的共生上,还体现在整个庭院的布局和布置上。在东北的一些庭院里,冬天很冷,很多人就对日式枯山水庭院的冬季景观打造感兴趣。有园艺爱好者就在原本茶花苔藓共生的庭院里,添加了一些冬季耐寒的植物,比如腊梅。在寒冷的冬天,茶花和苔藓虽然生长缓慢,但是腊梅开放,那种红与白灰的对比,又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一个月一个月的过去,茶花苔藓共生的状态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有合适的养护,茶花的枝叶会更加繁茂,苔藓也会越来越厚实。但如果养护不当,就会看到茶花的花朵减少,苔藓出现斑块状的枯黄。
在种植茶花苔藓共生景观的时候,土壤的质地也很关键。在江南水乡的软土地区,土壤比较黏重。种植者要把土壤进行改良,混入一些沙子和腐叶土,让土壤更疏松透气,这样茶花和苔藓才能更好地生长。而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比较疏松,但保水性不好,就要添加一些泥炭土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在日式枯山水庭院的营造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时节来调整景观。在春季,很多地方温度回升,比如在江西的庭院里,茶花开始萌发新芽,苔藓也变得更加翠绿。这时候可以适当调整喷淋系统的水量,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到了秋季,在新疆的一些庭院里,气温逐渐降低,茶花的花朵可能会逐渐凋谢,这时候可以对茶花进行修剪,保持美观的株型。
对于EC值监测,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要求。在夏季,温度高,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中的盐分分解快,EC值可能会偏高,这时候就要更频繁地监测。冬季温度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减弱,EC值的变化相对较慢,监测间隔可以适当拉长。
茶花苔藓共生的成功与否,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涉及到很多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的景观呈现。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在沙漠地区,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你认为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来打造一个日式枯山水庭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