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视界点观 2022-07-12 19:39:54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但日前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消解,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式微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弱化等现实困境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为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小艺鹿”团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创新开展“艺术乡建”工作,用文艺方式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助力乡村振兴,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能塑形铸魂。

我们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于 2022年6月17日起分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杭州市富阳区、杭州市上城区、温州市瓯海区、杭州市萧山区开展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实践团

1、星星相交映,画映赤子心

6月17日,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丽水景宁县红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课堂上,小艺鹿们将党史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变化讲解美丽乡村概念,更是引入了在党的领导下乡村地区发生的美丽蜕变,筑牢祖国新一代少年们知党、敬党、爱党意识。

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力量,为乡村蜕变升级、筑建美丽家园带来新的发展视角与思路,提供新的腾飞动力和潜能。引导孩子们拿起画笔勾勒心中的美丽乡村,不仅让我们看到新一代的眼中乡村未来图景,更展示了艺术作用下美丽乡村的新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党提倡的“艺术乡建”将在未来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闪光。

2、观畲情锦绣,品乡村振兴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这个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6月18日上午,“小艺鹿”们来到了畲族博物馆和畲族文化馆,更深层次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体悟乡村振兴给这片土地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如果说博物馆刻印着前人对这片土地的爱、塑造着今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那么“景宁‘600’生态农产品”项目便是人们对景宁之美的传承。

6月18日下午,“小艺鹿”们深入“畲森山”企业内部,近距离观察了鲜菇、茭白、番薯面等农产品打包出售的过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尺度、体悟戮力同心的温度。从“景宁‘600’生态农产品”项目出发,品味在“海拔经济”助推山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当地人对景宁之美的传承。参观期间,小艺鹿们为记录畲族人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流下的汗水各显神通,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成了画笔追随的对象、相机的目标,小艺鹿们将新时代景宁之美传递向更远更远的地方。

3、非遗飘彩带,畲语歌民魂

6月19日上午,“小艺鹿”们来到了以非遗闻名的东弄村,在彩带细密的纹路中读懂乡村振兴战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传承条件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此次的探访中,团队成员来到省级非遗传承人蓝延兰老师的彩带编制工作室、蓝仙兰老师的畲语畲歌传唱工作室。巧手翻飞织出千年“山哈梦”,畲语悠悠唱响不渝民族魂。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乡土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艺鹿紧扣“艺术赋能”,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社会实践工作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底蕴、产业特色;学习为主,尽力而行。彩带的剪影将在小艺鹿的作品中得以显现,古老的工艺转化为青年人审美的一部分无疑迈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一步。摸索着彩带的纹路,轻和着畲语字符,“艺术乡建”的大道从脚下绵延向前。

二、赴杭州市富阳区实践团

1、古镇显芳华,乡村成振兴

小院错落、阡陌交通,篱落疏影、桑麻人家。在这里古韵新声低吟浅唱;在这里古镇历经天华终成此景——这里是省级红色革命老区镇,富阳区常绿镇。

这里,“小艺鹿” 们踏进红色革命馆,将历史的记忆一一读过。这里,“小艺鹿” 们探访党员前辈,斟酌品味每一个颤音中透露的风雨如磐、战火纷飞。这里,“小艺鹿” 们阅读文献资料、举办知识竞赛,先辈们走过的艰难险阻终会化作青年一代的坚定步伐。

2022年6月17日,“小艺鹿” 们紧跟党走,以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引领,为“艺术乡建”开展奠定思想基础,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能塑形铸魂。另外,“小艺鹿”们为常绿古镇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斑驳的篱墙有了倾听者,院角的古树有了摄影师......常绿古镇隐匿在角落的美好将被小艺鹿们带给更多人知晓,博物馆的沉吟将通过青年的信仰引起绕梁回响--乡村振兴,小艺鹿们在路上。

2、揽文体产业,察振兴妙招

6月18日,“小艺鹿”们来到“球拍之乡”——上官。

参观球拍制作生产车间、了解当地球拍文化,18日上午“小艺鹿”穿梭在上官乡多类一体的企业园,了解当地经济发展脉络,体悟利用特色产业筑牢经济发展基石,助推乡村振兴的这一招之妙。

恰逢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当日下午“小艺鹿”结合当地特色球拍产业,举办趣味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间隙穿插有关于上官球拍的的知识竞赛问答,两者融会贯通,打破文体之间的壁垒,提升成员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新时代新征程,谋划乡村振兴大棋局,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特色产业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媒体专业的小艺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摄影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但宣传了当地球拍产业,更为当代青年践行“艺术乡建”的新思路提供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素材。

3、领古镇风貌,寻烈士之根

6月19日的龙门古镇是温柔的,朦胧烟雨,小巷寂然。

“小艺鹿”们踏晨光而入,参观摄影博物馆;寻烈士之根,领略古镇红色风貌。软石泥墙、幽深小巷,处处入景:浓墨淡彩、勾勒点染,笔笔成画。或有村民立于身旁,品鉴一二,“小艺鹿”与之谈笑并不落怯。纸上风光无限,尽书红色古镇风采依旧。

龙门古镇里的人们是温柔的,斜阳包裹着乐于分享绘画技巧的艺设学子与饶有兴致的过路人,暖暖的。这里,小艺鹿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履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施展自己才华,辅助培养村民艺术兴趣。发挥好艺术学子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在尊重村民、尊重乡村的前提下初步开展“艺术乡建”的实践和探索,为古镇复苏注入艺术的力量。

4、绘乡村景丽,行数字助老

6月20日上午,“小艺鹿”们来到了东梓关村,轻踏青石板路,聆听历史靡音,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勾勒优雅的屋顶线条,速写东梓关村隽秀的江南乡貌。

“艺术乡建”不只艺术。《党的十九大报告》 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维护美丽乡村,诗意栖居,“小艺鹿”们开展了美化乡村环境活动。捡拾垃圾、清理杂草、清扫道路、引导垃圾分类——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此外,为提升村民数字素养,紧跟新时代数字乡村发展,“小艺鹿”们手把手帮助老人学习电子设备基础操作,使老人作为乡村振兴其一主体也能在数字乡村中阔步前行,切实为乡村振兴助力。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心,旨在为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

为响应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配合疫情防控需求,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践地点多定于浙江省内低风险村镇。实践地各具特色,“小艺鹿”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以乡土为师,用课堂上练就的慧眼帮助乡村更深入的挖掘自身特色、振兴优势,为乡村特色产业、民俗文化遗产的宣传提供帮助。另外,“小艺鹿”们也为古老的村镇注入了新活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有利于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使艺术结合生活发展成“大美术”参与到经济、文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小艺鹿”们更深入地踏足社会,充分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五年来的伟大成果。经过本次社会实践,“小艺鹿”们将在以后学艺的路途中立足红色根脉,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让“美”通过设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城乡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赋能,为构建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环境助力。

三、赴温州市瓯海区实践团

1、绘田园风光,展秀美蓝图

7月4日,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温州瓯海区林桥村,开展墙绘活动。

当日下午,小艺鹿们迎着烈日在林桥村田园博物馆前的白墙上,发挥专业特长,把自己的实景观察和艺术创作相结合,将村民们在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 收获丰收稻谷的笑脸画在墙上。烈日当头,不惧炎热,尽管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浸满了汗水,小艺鹿们仍在坚持作画。当倾盆大雨突然袭击时,小艺鹿们的第一反应是保护好自己的墙绘,用雨伞、用身体护着自己的画。

在不懈的努力下,在炎炎烈日下,小艺鹿们如期完成了任务并打扫干净了场地。艺术是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复兴传统文化接续文化根脉的重要力量.对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小艺鹿们用画笔在墙上画着村民们的身姿与笑脸,以独特的眼光描绘着不一样的美,也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乡村振兴。

2、护诗画瞿源,筑百年村梦

瞿源村山环谷抱,一水绕流,沃野平畴,茂林修竹,风物之美,古所共称。行走于瞿源的山水之间,真的以为自己误入桃花源了。

7月4日,小艺鹿们跟着瞿源村村干部的脚步参观了瞿源村,沿着溪边游步道前行,远望群山绵绵,翠竹青青;近看溪岸上香樟扶疏;俯视清溪缓流,不时有白鹭掠水而过。到了栈道楼,小艺鹿们还体验了瞿源村的“音量喷泉”,在牛角里高喊对党的热爱,对瞿源村的美好祝愿。从村干部的口中我们也得知,刚刚路过的桃园水库水坝和水面中央休息平台都是瞿源村书记自己画图设计的,这也为诗画里的瞿源村更添了一份美丽。

从此次参观活动中小艺鹿们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领略到了村庄的致富之路和美丽蜕变,感受到了瞿源村乡村振兴这方面的变化,明白了要坚定理想信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将爱国之情与投身报国之行相结合。

3、聚文艺力量,助乡村振兴

7月4日,小艺鹿们通过绘画,拍摄和访谈等方式参加了林桥村和瞿源村的“文艺进万家”活动。 文艺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常态化广泛开展面向乡村的艺术培训、公益展览展演、专业指导等各类文艺志愿服务的活动。有利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活动中小艺鹿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走进寻常百姓家,通过手中的画笔,将爷爷奶奶和蔼可亲的脸庞描述在自己的画面上;通过手中的相机记录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也通过访谈了解到了艺术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也更加树立了“小艺鹿”学以致用,勇于承担时代与社会赋予的责任,将个人发展融入祖国社会的发展,将个人成长融入祖国社会的成长的目标。

四、赴萧山靖江街道实践团

1、初探共富村,领略新风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年7月4日,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萧山靖江街道光明村和靖安社区领略美丽乡村新风尚。近年来,光明村新一届班子凝心聚力、创新实干,以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做深做强“五为光明云党建”品牌,倾力描绘“画里田间·秀美光明”的共富画卷,结合本村特色打造以“孝为先”“廉为本”“勤为径”“学为荣”“和为美”的“五为光明云党建”品牌。村庄环境修理整洁,村民幸福满意度高。

走在整洁的乡间小道,领略乡村文化特色,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伟大与不易,坚定了继续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唯有目标明确、脚步坚定,才能让“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兴”的目标早日成为现实。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学院学子在行动!

2、共话悟初心,追忆来时路

有这样一群人,为国家鞠躬尽瘁,从青春到暮年,从热血到余热,努力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们就是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老党员们。2022年7月6日,萧山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在靖安社区的新篇章,与老党员沈大甫、王德长一起共话党史,共议初心。

老党员们字字如矶、目光坚毅,对如何做好一个合格党员有着深刻的见解,大家感受到老一辈对于党,对于祖国的深切情感,对于自身使命的伟大责任感以及对我们新生代的殷切希望。

在采访过程中,振兴乡村导师沈大甫首先提出:作为中共党员,无论年纪大小,在遇到困难时都应该做出表率作用。在工作中要做好表率作用,基层工作是千头万绪的,要时刻牢记作为党员的身份。王爷爷在采访中更是表达了对我们的希冀,作为年轻人,作为大学生,应该要勇争潮头,不畏艰难,不忘党的教育培育。树立远大理想,听党话、跟党走。这样才能在未来闯出自己的新天地,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大贡献。

从他们的经历中,志愿者们了解到他们虽然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却都有一颗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的心,他们是最艰苦的一代人,也是精神力最饱满的一代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感受到直击心灵的震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通过本次靖安社区实地调研,“艺术赋能 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用青春之力探索共同富裕的密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的最强音!

3、仰瞻纪念馆,抖擞爱国心

山河肃穆,英灵长眠,先烈遗志,薪火相传。切实激发使命与担当,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2022年7月5日,萧山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萧山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在讲解员周春晓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个农民运动,发生于 1921年下半年。其核心人物李成虎,出生在萧山衙前西曹村,他生于忧患,在苦难中成长。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宣传启发下,他真正明白即穷人的出路就是要大伙团结起来,“揭竿而起,挺身而斗”。

李成虎以实际行为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敢为人先、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实践团队小组成员无不动容,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身为当代大学生,要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增强爱国意识,以英烈为楷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国爱党、致敬英雄,艺术学院学子在路上!

4、伴留守儿童,助乡村教育

“扶贫必扶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夏天的风裹挟着孩子们的笑声而来,我们也带着爱与温暖赴约。微“举”暖人心,点爱助成长,脚下多沾泥土,心中沉淀真情。2022年7月5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联合村委组织村中孩子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天的课程。

队员通过简单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趣味化,寓教于乐,以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通过融入本地元素和乡村场景,进一步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怀转化为成长成才、回馈社会的不竭动力。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愿我们的一砖一瓦也能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教育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帮助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的信念。此次实践经历将指引团队成员们继续以“崇实持诚为青年,砥砺深耕入乡村,弦歌不辍干教育,奋力振兴谋新篇”为宗旨,始终擎着理想与精神的旗,怀着热烈而赤诚的心,秉承着学识与良知的笔,为关怀留守儿童事业献出点滴温暖,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奉献绵薄之力,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5、绘青春蓝图,促乡村发展

2022年7月6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堆走进萧山靖安社区,用画笔为社区添光增彩!成员们发挥艺术设计学院学子的专业特长,以色彩绘画的形式画下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队员们全身心地感受着这里的历史背景,感受如今的振兴和未来文化的传承。勾勒了文化的传承,表达了热烈的情感,也以艺术设计学院学子的特有方式,为助力乡村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另外团队还与汇宇小学205中队展开合作,以“‘艺’抒人生、致敬英雄”为主题展开一对一绘画活动,在短短一小时左右时间里,一个个耳熟能详、令人尊敬的英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有书写《青春》之书的李大钊,为了新中国献出生命的董存瑞,头戴五星解放军帽、神情严肃、意志凛然的解放军战士等等。正是因为这些最可爱的人,我们才能拥有当下富裕幸福的人生,这一次让我们用画笔致敬英雄,缅怀先烈。通过绘制革命英雄画像的形式,实践团队更加深课地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将在慎终追远、致敬英雄的情怀中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在和平年代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的意义。

6、垃圾巧分类,环保从我起

垃圾分类是一项日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生态环保的号召,2022年7月7日,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赋能 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队于萧山靖安社区开展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为主题的课堂活动。

生态文明是人类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之后提出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是在建设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以,在垃圾分类主题课堂中我们从更高站位——生态文明建设来看待垃圾分类,期望让孩子们理解,垃圾分类是多种环保行为中的一种,弃置垃圾看似“一举手、一投足”的小事,其背后却关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大问题。

教学现场精彩纷呈、趣味多样,分为“环保卫士争先锋”分组捡垃圾、“生态环保我最行”环保知识竞答、“垃圾分类我最行”垃圾分类PK赛、“你的垃圾我回收”等四个环节。在寓教于乐中,孩子们进一步巩固了垃圾分类知识,树立起“环保由身边做起、由小事做起”的理念,并对垃圾回收后的资源再利用价值有了更深的认知。

同时成员们来到小区定时定投的点位上,协助专管员对来投放垃圾居民开展检查,引导纠正分类有误的情况。定投结束后,成员们一边巡查小区内有无乱丢垃圾的行为,一边向居民老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有人负重前行,点赞为维护美丽环境的“逆行者”,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引领新时尚前沿,积极传播垃圾分类的普法知识,让生活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五、赴上城区雨花斋实践团

1、爱老敬老,传递精神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古人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当代青年为建设自己的小家,忙于工作,有时会忽略了家中老人。但尊重、孝敬、关爱,都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之中。

为提高志愿者们的敬老服务意识,“青春助老,用爱陪伴”青年志愿者团队在志愿活动开展前期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了“浙江有礼”六种时代新风、十种礼节礼行。重点学习了“敬有礼”、“亲有礼”两个篇章,志愿者们承袭前辈的精神,从道德模范的亲身事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坚守孝道的意义和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在真正理解“浙江有礼”的精神内核之后,志愿者们于6月16日对老人进行了相关宣讲活动。

2、智慧助老,延续力量

志愿者团队积极宣传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倾听老年人心声,关心老年人生活,重点深入高龄、留守、失独老年人,给他们送关怀、解难事、办实事。

志愿者团队通过开展防疫宣传活动,向雨花斋的老年人普及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正确洗手以及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等,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对于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防治、相关政策和社会服务知识的了解。

为迎接老龄社会挑战,志愿者们同时启动实施“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努力消除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切实保障信息时代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围绕老年人“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同时,加强防网络诈骗、电子通信诈骗知识宣传,帮助老年人掌握防骗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使用信心。

3、倾听陪伴,绘制蓝图

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对待老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他们,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作为倾听陪伴的志愿者,本着对老人的讲述“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的原则,志愿者们与老人进行倾听陪伴,听长辈们讲过去的事情,了解长辈们的故事。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此次的关爱老人活动,志愿者感受到了老年人生活中的孤独单调,他们缺乏陪伴与倾听。当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一份温暖的关怀和问候。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关爱老人,陪伴老人的目标,也更希望能以温暖赤诚之心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以老人的优良品德和人生经验,帮助大学生树立优良美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六、总结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心,旨在为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

为响应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配合疫情防控需求,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实践地点多定于浙江省内低风险村镇。实践地各具特色,“小艺鹿”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以乡土为师,用课堂上练就的慧眼帮助乡村更深入的挖掘自身特色、振兴优势,为乡村特色产业、民俗文化遗产的宣传提供帮助。另外,“小艺鹿”们也为古老的村镇注入了新活力:“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增强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有利于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使艺术结合生活发展成“大美术”参与到经济、文化建设的大潮之中。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小艺鹿”们更深入地踏足社会,充分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五年来的伟大成果。经过本次社会实践,“小艺鹿”们将在以后学艺的路途中立足红色根脉,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让“美”通过设计深入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城乡建设中,为乡村振兴赋能,为构建一个美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环境助力。

0 阅读:29

视界点观

简介:一起走遍世界,留下青春的足迹,让灵魂和身体一起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