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当下居民买房的信心依然不足,根据他们的调研选择“购房意愿强于上月”占比约为21%,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相对低位水平,选择“弱于上月“占比约为28%,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整体居民购房信心仍处相对较弱。
都说信心比黄金更珍贵,如今买房者信心迟迟难以恢复,其实对于未来楼市的前景很多人也不抱有希望。特别是对于这个时期想卖房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心理的煎熬。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2023年12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55%,跌幅较11月收窄0.01个百分点;同比下跌3.53%,跌幅较11月扩大0.32个百分点。
环比来看,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全部下跌,其中武汉跌幅最大,为0.93%;南京、重庆(主城区)、上海跌幅在0.8%(含)-0.9%之间;北京下跌0.63%;杭州、成都、深圳、广州、天津跌幅在0.4%(含)-0.6%之间,其中天津跌幅最小,为0.40%。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保障房建设,同时租赁租房政策逐渐落地,一场被寄予厚望的“第二次房改”或将来临。
第一次房改取消福利分房政策后,商品房市场迅速崛起,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随着房价飙升,房地产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投资标的,房产投资的盲目乐观也愈发引起关注。
当房市进入疯狂状态,往往也意味着其灭亡不远。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如今房价步入普遍下跌期,房产投资者逐渐理性起来,房住不炒的理念逐渐显现。
开发商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楼市调控政策直接增加了房企的负债率,这也导致2023年房企的销售业绩直线下滑,根据中指数据显示:
2023年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43468.4亿元,市场份额为34.5%,较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
2021年-2023年,TOP100房企销售额连续下滑,到2023年相较于2020年历史高点已经腰斩,市场份额同步连续下滑,到2023年不足35%。
在楼市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不少利好政策也开始往楼市身上招呼。比如央妈提供了3500亿的psl定向资金,给到房地产,紧接着青岛长沙拿到首批psl资金,广州也开启房票拆迁之路……
随后,央行又又又批复了1000亿元的“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用来购买商品房用作长租房。”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也是多次喊话楼市,先是1月5日,《经济日报》喊话: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变化;
随后,1月6日,经济日报喊话:谨防不实炒作干扰楼市预期。
国家也在短短一周内密集喊话楼市,呼吁维护楼市健康发展,防止楼市炒作的情况再次出现,并支持地方因城施策运用各项政策工具,灵活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国家高密度的喊话并未带来市场的明显好转。
有业内人士分析,口号激励的效果逐渐减弱,市场需要的是实质性的帮助,如提供开发商资金用意债券融资等切实支持。有望恢复一些市场信心,为开发商们带来喘息机会。
最终,楼市是否会重新回暖,房价是否会重回2016年水平,目前看来可能性较小。
房住不炒的主基调已经提出多年,近期多次释放的资金也更多是为了帮助那些处于短期内资金链紧张的房企渡过难关。毕竟,房地产行业依然需要有人持续推动发展。
急的跳墙。上树。
24年房价暴跌已成事实,目前千万不要买房,等暴跌以后跌不动了,跌透了,横盘了再考虑买房也不迟。
同比下跌3.53,是不是太保守了
只有股票牛市了楼市才会暂停下跌。
破产法出来吧。大家一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