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华的大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口中说着地道的河南话,却自称自己是犹太人。
事实上,确实一点儿没错。回溯过往,他们的老祖宗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随后在开封定居,已经在这儿生活了上千年了。
而现在,有些犹太人的后代偏要重返以色列,尽管以色列并不认可他们。这就让我们不禁纳闷:是我们中国不够好吗?为什么他们不被承认也非要回去?
血脉觉醒
随着时代变迁,尽管开封犹太人的后代人数已经不多了,但他们的身体里终归还带着犹太人的基因,以至于他们体内的“以色列血脉”逐渐觉醒。
改革开放后,互联网的普及更是为开封犹太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他们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区建立联系,惊喜地发现自己与那些遥远的人们竟然有着相同的血脉和文化渊源。
至此,他们想要寻根的梦便在互联网的催化下种在了脑海。一些人开始追溯自己的血统,主动了解犹太文化和语言,直至今天他们对以色列的认知越来越深,归属感不断增强,那些年轻人开始怀念家乡,想要回去看看那片既陌生又亲切的土地,想去寻回自己的根基,找到归属感。
也正是这种渴望,催使他们开始学习曾经的“母语”,研究会堂的教义,努力让自己更像一个“真正的”犹太人。
但是,老一辈的开封犹太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大多已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早就把这里看作成自己的家。对于这些人来说,这里有他们的家园,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熟悉的一切,他们从骨子里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对回归以色列并没有什么欲望。
毕竟,离开意味着要放弃现有的一切,去面对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现如今对于这些犹太人来说,他们到底为什么能和中国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
与中国的羁绊
回看历史,我们能在唐朝时期找到犹太人的踪迹。彼时,大唐盛世,各国商贾云集,异域文化各显光辉,而“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商道,也成为犹太人进入中国的通道。
他们穿着特别的装扮,带着自己的文化来到了开封并定居于此,甚至还和汉族、回族结亲,从此慢慢受到中华文化的感染,当地人都喜欢叫他们“蓝帽回回”。
北宋那会儿,开封城热闹非凡,像一个大都市,买卖兴隆,文化气息浓厚,因此也如同磁石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前来定居。
他们靠聪明和努力,在商界和文化界做出了不少成绩。他们学习汉语,融入当地社会,参加科举考试,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汲取养分,甚至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在开封定居多年后做上了大官,这在那会儿可是挺风光的。
但是,后来元朝的兴起让开封城的繁华与宁静受到了冲击。
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犹太社区也未能幸免,有些犹太干部因私利而投向蒙古一方,最终致使犹太社区和教堂遭受破坏,甚至还使得他们的身份被众说纷纭。
有些人觉得他们是色目人,比汉人身份要高;还有人说他们已经彻底融入汉族,跟汉人没差别。身份的话题让开封的犹太人遇到更多困难,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开封过着自己的日子。
从此,犹太人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创造了一种特有的“中国风”犹太文化。
随着时间的流逝,流传过来的希伯来语慢慢被他们抛之脑后,犹太教的许多传统习俗也变得不再常见,曾经热闹非凡的犹太社区,现在只剩下了破败的墙壁和陈旧的回忆,好似犹太文化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
但是,近些年开封犹太人想要回到以色列的心又开始愈发强烈,那他们回以色列这事儿容易吗?
回程路困难重重
想要离开中国重返以色列的犹太人,他们面临的路途肯定不会轻松。以色列政府对于开封犹太人的身份认证并不积极,特别是对女性后代的接纳更是寥寥无几,对于其他人申请也是小心谨慎。
以色列的《回归法》规定,只有拥有母系犹太人血统的人,才能被以色列接纳,而在中国居住了千年之久的犹太人已适应了按照父亲这一方来传承家族血脉的模式,显然这条规定让多数开封犹太人无法进入。
但如果真的顺利获得了以色列国籍,他们还要面对取材于网络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诸多挑战,毕竟希伯来语的学习并非易事,犹太文化的适应也需要时间,在一个以宗教为主导的社会中立足,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再即便克服了重重困难回到以色列,他们与当地犹太人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外貌、语言、行为方式,都让他们显得格格不入,这很可能会让他们在社会中遇到麻烦,引来别人偏见和歧视。
对这些犹太人来说,梦寐以求的“故土”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想要在新环境立足,他们得使劲儿努力。
笔者认为
开封犹太人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悲的,但有中国为他们的人生托底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对于那些已经回到以色列的犹太人来说,他们从此就没有了“中国”的退路,再想回来不会那么容易。
而对于一心想要扎根在中国的犹太人来说,我们为他们勇于克服困难、融入新社会的努力点赞,同时衷心希望他们能够找好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中华的土地上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
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03-30《“顽强不输”的犹太人,在宋朝开封长期定居后……》
中国新闻网:2008-09-02《以色列媒体:千名犹太后裔 世居河南开封》
人民网:2014-04-10《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中犹文化交流的绮丽》
从西,北方来的外族。还是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对,没有利益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