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鹤子:咏梅隐士林逋

夏小晋 2023-11-24 21:58:40

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是看梅胜地,那里种有许多梅花,还有放鹤亭及林和靖的墓。居今千年左右,北宋诗人林逋,就在这里植梅咏诗,还因“梅妻鹤子”的传说而闻名古今。

林逋像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林逋自幼好学,喜好古文,精通经史百家。性格孤高,洁身自好,满足于贫困恬淡生活。成年之后,林逋漫游江淮,40多岁后隐居杭州西湖,在孤山搭草屋住下。

隐居孤山的林逋却并不孤独。他声名远播,不但文人骚客们羡慕他的隐居生活,连当朝的皇上宋真宗赵恒都知道他的名声,请他去给太子教书。可是林逋毫不动心,一口拒绝,并对劝他出仕的友人说:“荣显,虚名也。供职,危事也。怎及两峰尊严而耸列,一湖澄碧而画中。”后来的宋仁宗有感于林逋的高洁操行,赐号“和靖处士”。

有趣的是,林逋自己不做官,却不反对别人求仕。他的侄子林宥及第,林逋就很高兴,特地作了一首诗以示祝贺。他不以己度人,有包容的胸襟。他隐居,但不避世,对登门造访者也不刻意避而不见,以此自抬身份,只是绝不回访。

西湖孤山同(图片来源网络)

林逋的才气和品格情操,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志士才人,他们或敬慕林逋的诗名而来,或敬佩林逋的情操而访,林逋对这些人十分礼遇。因为隐居,他平时不是上山取药、植梅,就是下湖钓鱼。他怕来了客人自己却不在,就特地养了一只白鹤,取名“鹤皋”,名出《诗经•小雅•鹤鸣》篇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这只鹤很有灵性,有客来访,鹤皋就会自动飞到西湖上空,孤山顶上,不停盘旋鸣叫,呼唤主人。林逋听见鹤唳,便知道家里来了客人,就会荷锄下山,或返棹泊岸,接待来客,不亦乐乎。当时的丞相、杭州郡守都很敬佩他的为人,喜爱他的诗,经常来到孤山与林逋唱和,并拿出自己的俸银给他重建新宅,真宗皇也赐给了很多粟帛。林逋也不拒绝,收下表示感激,但从不拿这个和别人炫耀。

林逋的诗中很多是赠友之作,可见其朋友不少。当中就有具有“文章太守”之称的范仲淹。范仲淹小林逋20多岁,可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林逋赠诗五首给范仲淹。小林逋三十几岁的诗人梅尧臣,曾经在一个雪天,与林逋在孤山上以枯枝燃起炉火,然后围炉痛饮,以诗唱和。杭州太守,至少有五任都和林逋有着比较密切地往来。像太守李谘,在林逋死后甚至为他素服守棺七日才葬之。

林逋就这样以湖山为伴,二十余年足不及城市,终身没有做官,也没有成家没有孩子,唯独喜欢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林逋植梅很有讲究,传说他“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一树,以供一日之需。”他把每株梅树的收入包一个小包,一共三百六十余包,全部放进一个瓦瓶里。每天随手取一包,打开一看,如果是一钱银子,这天就用一钱,如果是二钱,就用二钱。总之,以一株梅树的收人多少,决定一天的生活开资。

每当雪霁梅开时节,游人纷至沓来,这时是孤山最热闹的时候。林逋就写一块牌子挂在梅树上:“休教折损,尽许人看,不迎不送,恕我痴顽。”尽管他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但在梅花开放的时候,即使游人熙熙攘攘,他也不觉厌烦,而是打开篱门,尽让游人观赏。

林逋是种梅人,更是诗人,因为种梅、爱梅,所以写梅。他的诗作最多最好的便是咏梅诗,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图片来源网络)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绽放盛开,明媚的姿态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下。带霜的鸟儿想飞落下来,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可与梅花亲近,不必如俗人那样敲着檀板唱着歌,拿着酒杯来欣赏它。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

林逋作诗随写随丢,从来不做保留。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将诗作收录下来,传至后世。林逋回答说:“我隐居山林,就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不想以诗文闻名一时,何况是传至后世呢。”有心人将他的诗作暗暗记录下来,所以林逋有300余首诗留传到今天。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