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客闲策 三剑客
近日,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印发《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建设管理办法》,自2024年11月20日起施行。
文|剑客闲策
图|大唐
编辑|剑平
《办法》共7章32条,主要对食宿站的管理体制、职能任务、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经费保障和支持政策等进行体系规范,确保食宿站建设管理正规有序,推动军人子女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为何物?
让我们先读一下2012年5月24日军媒的一篇新闻稿吧。
据《边关“军娃”走出36名博士硕士》报道——
阿拉善军分区边防部队远离城镇,条件艰苦,军人子女上学一直面临着教育水平低、交通不方便、安全难保障、升学率偏低等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10年间共有135名边防军人子女从驻地中学毕业,却没一个考取大专以上院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从建立食宿站以来,依托银川一中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阿拉善军分区先后有630余名‘军娃’在这里上学生活,其中165人考上大中专院校,36人考上研究生,其中5人取得博士学位。”
通过上述报道,我们基本上了解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的背景和作用。
屯垦官兵开发新疆时,王震将军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
当前,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仍然是影响军人的重要问题。有了老婆、孩子,如果长期两地分居,或孩子的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严重影响军人的服役热情。特别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军人来说,婚恋难,好不容易结婚又两地分居。即使家属愿意随军,但是部队驻地的教育水平比较差,又是一大难题。
2021年,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军政〔2021〕247号),第15条:加强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建设。
通过军队提供经费保障、地方给予特殊入学政策等办法,团级以上建制单位可以采取利用空余房地产、租赁民房等方式新建改建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会同省军区系统协调当地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校给予入学优待,为艰苦边远地区和远离城镇部队军人子女接受优质教育创造机会。
前面的新闻报道中所述:“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10年间共有135名边防军人子女从驻地中学毕业,却没一个考取大专以上院校。”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痛心的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已经办理家属随军的军官服役热情较高。艰苦边远地军人是否办理随军,主要纠结的是子女教育问题。驻城市部队的子女可乘坐专车或校车上学,而在艰苦边远地区部队驻地生活的军人子女,只能到离营区比较远、教育质量相对好的城市就读,于是食宿站也就诞生了。
随着军官职业化的推进,新政出台后,军官晋升“前慢后快中间稳”,对于初级、中级军官来说,军官晋升速度变慢,退役名额减少,服役时间变长。
对于两地分居的已婚军人来说,服役时间变长,军人与家庭的付出和奉献更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也更应该用于艰苦地区军人子女的教育。
随着正风肃纪的深入推进,各级部队党委照章办事,即使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务,法无规定也不可行。于是,对于此类食宿站建设必须要出台法规,聚焦政策“盲点”、机制“堵点”和官兵“痛点”,确保由自选动作改为必选动作。
解决了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是解决了家庭的问题,也解决了军人的后顾之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许有军属会说,在艰苦边远地区,即使有军人子女教育食宿站,也不愿意随军到部队,不愿意让孩子到部队驻地上学。
然而,也要辩证地看。艰苦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虽然低,但相比一些高考大省,高考相对容易一些,这也是优势。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军人家属来说,如果不愿意随军,可让孩子在自己或配偶原籍接受义务教育,等上高中时再办理随军到部队驻地上学。
或许,不少艰苦边远地区的军人会说,自己不会、也不愿意服役到孩子高考时。也许,不少军人会在孩子上高中前退役。当然,也有一部分军人会服役到孩子高考后,随着军官晋升速度变慢,此类人员会逐渐增多。
当前,国家和军队高度重视为部队建设作出特殊贡献军人子女的学习成长,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开设英烈子女班、军人子女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为他们接受优质大学教育提供托底保障。
例如,军人子女班,原为干部子女班,空勤岗位军官,在二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舰艇工作累计满一定年限的军官,其子女达到一定分数线,可报考军队子女班,被录取到军校。
特别是《关于做好军队院校招收培养特殊贡献军人子女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对特殊贡献军人子女更加优待,不仅提高了入读地方大学的奖学金标准,优化了军队院校学历升级培养模式,还将符合条件的一级军士长子女纳入军人子女班报考范围,政策优待的覆盖面更全了。
对于军人家庭来说,军娃的教育是头等大事,为军人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军人爱军精武、练兵备战的士气才能高昂,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决心才能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