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人的脱单痛点都是“遇不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模样呢?
其实,这背后就隐藏着每个人心中的择偶标准。
有的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我明确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列出那些高学历高颜值、婚后不与父母同住、不想要小孩……的各种条条框框,是不是意味着我把自己的择偶范围限制住了?”
“我的择偶标准越明确,就越难找到对象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该如何定义「择偶标准」?
它应该是帮助你缩小择偶范围的“工具”,而不是局限你择偶的“绊脚石”。
明确的择偶标准并不会约束爱情发生的可能性,相反,标准越明确越能让你早日遇见“对的爱情与对的人”。
择偶与恋爱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可以Crush也可以上头,“不论你是怎样的人我依旧对你一见钟情”听起来更是浪漫;
但婚姻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牵扯到的是未来与责任,并不是靠一纸婚书证明彼此有多相爱这样简单。
举个例子,在择偶时适当了解对方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条件便是择偶要求的一部分。
婚姻自古以来讲究「门当户对」自有它的道理,毕竟双方消费能力相同,他们才有更大的几率形成相似的消费观。
而婚后生活会有观点分歧的无非是买车买房、孩子教育问题、家庭生活支出,这都是些与金钱打交道的事,夫妻消费观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啦,并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双方家庭财力学识都要相当,至少要处于比较相近的水平。
你想想,如果未来的另一半跟自己家庭背景差异大、性格合不来、三观不一致,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摩擦冲突,这样的婚姻生活又能过得多顺心呢?
与其说择偶标准是条条框框或是束缚,不如将它定义为一种「边界线」。
它能帮你划清与不合适的人之间的界限,节省彼此的时间不必去和选择范围外的人纠缠消耗、浪费时间。
择偶标准越清晰明确,越能帮你筛选出适合彼此的人,提升择偶成家的效率。
尤其是当你打算跟这个人步入婚姻、组建家庭时,TA是怎样的人、未来是否能够成为“潜力股”,你们在生活习惯是否合得来,对你来说更为重要。
我们常说要跟聊得来、好沟通的人谈恋爱,这也是择偶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
该如何正确设置自己的择偶标准,才能让它成为脱单之路的垫脚石呢?
#1「分清主次」。
也许你给自己定的择偶标准有很多,但真正会影响择偶的一定只有关键的那几个要求。
举个例子,假如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女生,希望未来在北上广深定居,那像“高颜值”“身高180”“幽默风趣喜欢小动物”这样的择偶要求就往后稍稍吧,没什么比得上对方“工作稳定有上进心”“本地户口有购房资格”更重要。
如果是真心想要按照自己的标准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就应该在抛出这些标准之前扪心自问:这些要求对我来说真的非常必要吗?
在心里给它们的优先级排个序,拿出最「关键」的要求去择偶。分清主次是明确标准最重要的一步。
#2「化虚为实」。
有些择偶标准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在约见之前帮你筛出合适的dating对象。但有些要求,你只能在之后的相处中靠自己去摸索。
就好像有的人会说:“我喜欢幽默风趣能逗我笑的人”“我希望未来的对象是懂我的人,能够接住我的梗”……
怎样的风趣算是合格的风趣呢?像土味情话,土气好笑但有的人就很反感;像张口就来的冷笑话,出言不慎也很容易冒犯人。
像这样无法用现实标准衡量的要求就不要列入择偶标准之中了,它们只会平添无意义的条条框框,筛掉一些原本合适的人选。
再说了,如果你对这个人非常满意,像“幽默”“懂我”这样的软性标准也是可以在之后的相处之中慢慢培养的嘛。
更多追女生技巧和情感恋爱问题咨询
来自:公众号月哥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