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700万打造瓦罕公路,阿富汗发起“串门”邀请,中国为啥婉拒?

地理爱热叭 2025-01-31 13:40:36

如果有个朋友热情向你发来“串门”邀请,生怕敲不开门,还斥3700万巨资直接把路修到你家门口。人家都主动到这份上了,换作是你会不会敞开大门迎接呢?现在故事里热情的那一方就是阿富汗,咱们在西亚唯一的陆上接壤的邻居,为啥如此迫切想要连通中阿大门呢?我们又给出了怎样的反应?

先说答案,咱们婉拒了阿方的邀请。具体咋回事呢?其实在所有与咱们接壤的邻居中,阿富汗是最特殊的那个,因为中阿边境线最短,仅靠一条狭长的瓦罕走廊连接起来,真正相连的地方最窄只有92.45公里。

走廊总程长约400公里,其中只有1/4在我国境内,一旦打通,就能把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和我国新疆边境自治县塔县连接起来,构建出一条西亚和东亚之间的最近陆上通道!

听起来对双边贸易大有好处,为啥我们还要婉拒呢?

关键就在于两点:价值和安全。

先说价值。

对于咱们来说,瓦罕走廊实用性不高,整条线都处在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之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形复杂,环境恶劣。尤其是靠近我国的东侧,一年365天,至少270天都被大雪封山,正常人没事绝不会走这条路去做生意。

施工难度大、运营成本高,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该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回报率低,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替代方案。

比如可以直接搭飞机,运货也能走内河航运或者跨境转道,时间是长了点,但是比起爬雪山来说更安全便捷,没必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和巨额成本去没苦硬吃。

再说安全。

中阿周围的地缘局势十分复杂。

南边埋着一个随时会炸的“火药桶”,也就是印度和巴铁争议多年的克什米尔地区。这里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闹,互相械斗已经成为常态,一不小心就可能吃枪子儿,连安全活着都成问题,还搞啥基建和经济啊?万一火药桶炸了,前期的巨额投入纯属白送。

除了外部局势,阿富汗自己也不稳定。

现在执政的塔利班3.0版,是在打败北方联盟之后才“转正”的,上台都满3年了,还没能彻底驱逐北方联盟,其余少数族裔还有内部武装势力也盘踞在边境,时不时就要在西部运输线上搞破坏,与中方接壤的地段也频繁爆发民族冲突。人家干起仗来是正儿八经往死里打呀,我们躲都来不及,更别提真金白银砸钱投资了。

最重要的是边境安全。

咱们这些年费老大劲在边境布控,严格限制非法移民涌入,也只能保住咱们这一方的安宁,还要时不时应对境外恐怖势力的侵扰,很多不怕死的专门找机会在边境沿线找漏洞。

你信不信,只要咱们同意打通瓦罕公路,西部边境马上就能涌进来一堆难民,还有很多不知道是什么成分的人,极可能对边境安全造成冲击。

而瓦罕走廊东端这一侧,地形复杂、人迹罕至,很难布控和进行常态化巡防,一旦打开口子,不仅会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提高戍边难度,还会带来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与这些相比,咱们真的不缺那点贸易资源,没必要舍大取小,吃力不讨好,所以我方婉拒是很合理的。通路这事儿,咱们不着急,还得稳着点继续观察评估,急的是阿富汗,那他们急啥呢?

急就急在,瓦罕走廊对于他们“振兴北部”太重要了。

阿富汗资源丰富,但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重要金属矿产,基本都埋在北方5省的地底下,而这些恰好是中方最想要交易的资源。只要瓦罕走廊能打通,中阿之间的大宗贸易,就能带着阿富汗的北部地区,迎来经济起飞的机会。

以咱们如今的国际地位,阿富汗只要搭上这趟快车,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帮扶,在大型基建、工业现代化改造上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同时,借助中方的影响力,阿富汗这个纯内陆国家还能突破地缘封锁,强化与周边中亚国家的合作与贸易。

等到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他们就能变身‘倒爷’,在亚欧大陆沟通东西两端,就像古时候的丝绸之路那样,突厥人收过路费、粟特人做中间商赚差价,大家手牵着手,都能奔向美好未来。

塔利班3.0正式掌权之后,努力寻求转型,主动递出橄榄枝,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生怕吃不上这顿热乎饭。在他们看来,最快的突破口就是瓦罕走廊。

为了打通这条走廊,阿富汗方面真的煞费苦心。

早在2009年,他们就提出了打通中阿陆上直通车的构想,首次提出了瓦罕公路的修建计划,还细致地将全程斤400公里的项目,分成了两大段:

第一段以法扎巴德为起点,到中部的伊什卡西姆暂停,整段都在阿富汗境内,全长150公里。

第二段以伊什卡西姆,向东延伸到中阿边界,直到连接我国新疆边境的自治县塔县,全长200多公里。

从提出构想到现在已经15年了,却一直因为时局不稳而搁置。2019年,美国突然愿意拿出1700万美元,说要帮他们造走廊,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总算完成了大部分路段的建设。

2021年,美国决定从阿富汗撤军,这个项目再次陷入搁置,直到塔利班3.0掌权之后,才重启工程。此时距离全线完工,只剩东侧最后50公里没打通了,偏偏这段路的环境罪恶劣,施工难度最大。

阿富汗斥3700万巨资打通瓦罕走廊,中国应该“开门”迎客吗?阿富汗工业并不发达,也缺乏大型基建项目经验,靠自家班底是很难打通瓦罕走廊最后50公里路的。所以他们多次递话过来,请求咱们一起合建。

最近这两年,中阿之间至少开了十几次部长级会议,每次都要提到瓦罕走廊。

尽管对方如此热情,咱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相关顾虑之前已经讲过了,不管是价值还是安全角度,我们都要持续观望。但是阿富汗等了两年,实在等不及了,干脆撸起袖子自己干,决定自行完成这最后50公里路的修建。

2024年1月,对方兴奋宣布瓦罕走廊全线竣工,尤其是阿方斥3700万美金巨资、重点修建的最后50公里的“小帕米尔公路”,已经可以通车了!尽管这只是一条无比粗糙的碎石路,既没有平整硬化,也没有铺好沥青,甚至都没有大型重卡的承载能力,但只要人能过去,也算通路了!

现在压力来到了我方,中阿直接唯一陆上直接通道,能不能真正实现通车,就差我们点头。这个头到底该不该点呢?相信大家心中已有答案。

0 阅读:3

地理爱热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