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中国人重要的主食,特别是在中国的北方地区,不少家庭每天都离不开面粉。那些饺子、包子、面条、馒头都是老少皆宜的最爱。尤其是这最近几年,市场
上的俄罗斯农产品在中国大型超市、机场、火车站等地方,可以说是很常见的存在。中国是个重要的小麦产地国,在如今崇尚安全环保的今天,为什么俄罗斯的面粉如此受到国人的欢迎呢?小编根据公开信息以及不少用户的专访,得出了俄罗斯面粉的五大品质,这些知识希望跟朋友们共享。
一、俄罗斯小麦粉的品质好,绝对可以保证健康首先,俄罗斯国家对小麦品质要求极高,在俄罗斯,不论是菜农还是其它什么形式的农场主,你要是使用危险化学杀虫剂,让蔬菜加速生产和成熟的华能农药都会被拘留;其次,俄罗斯人十分看重自己的主粮食用安全,小麦的种植与加工都严格把控,很少有安全问题发生。俄罗斯人把食品安全把控方面的做法几乎刻在骨子里。
二、俄罗斯小麦粉的价格十分亲民俄罗斯地广人稀,主要的农作物就是小麦,所以其价格低廉,出口利润也较低,对于造假分子而言,因为俄罗斯小麦价格低而没有造假价值,所以很少有假货;与其它国家动辄上百元一公斤的价格相比,俄罗斯的小麦粉真的太亲民了。

在201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一项法令,禁止俄罗斯境内饲养转基因动物和种植转基因植物,也就是说,目前的俄罗斯小麦都是纯纯的非转基因的,安全问题百分百保证。
四、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与中国人感受许多在俄罗斯生活或经商的中国人都表示,俄罗斯在食品监管方面的严酷程度十分惊人。平时想从俄罗斯带点食品到中国来,都要走很多过关流程。过去,俄罗斯的农产品很少在中国商场上露面,就是这个原因。

据2025年2月14日对俄罗斯铁路运营商Rusagrotrans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期间,俄罗斯小麦出口达到了3220万吨,这一数据刷新了俄罗斯小麦的出口纪录,也显示了俄罗斯在全球粮食出口市场上强劲的竞争力。尽管欧盟的高关税政策旨在削弱俄罗斯的农业出口能力,但这些数据显示俄罗斯成功地将大量小麦出口转向中东,北非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小麦出口的五大买家有埃及(630万吨),孟加拉(228万吨)、土耳其(228万吨)、阿尔及利亚(169万吨)、肯尼亚(140万吨)。俄罗斯为平衡国内粮食供需关系,俄罗斯设计2025年2月15日至2025年6月30日,给小麦出口设定了1060万吨的出口配额要求,也就是说,俄罗斯为应对国内小麦的供应,开始限制俄罗斯小麦的出口量。这或许是从地缘政治与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所作出考虑。
六、中国为什么不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小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尽管与俄罗斯地理相近且俄罗斯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但双方小麦贸易规模长期偏低。主要原因:

俄罗斯的冬小麦占其总产量的55%,这些小麦种植区存在病害风险,目前仅有西伯利亚等少数地区符合中国的春小麦进口要求,导致可出口区域受限;俄罗斯的春小麦供应需要特定的铁路(西伯利亚线)运输,限制了出口规模。尽管中俄于2022年签署了协议开放俄罗斯全境进口,但实际操作中仍需逐一完成认证和物流链授权,流程耗时较长。俄罗斯目前的小麦出口不愁买家,所以俄罗斯暂时没有动力与需求打开中国市场。
2)陆陆相国连,但运输不便虽然中俄陆陆相连,但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或黑海港口运输至中国,其物流成本高于海运进口的美国或澳大利亚小麦。此外,中国仅批准特定的港口(新罗西斯克港口)作为出口通道,进一步增加了运输复杂度。

俄罗斯企业需要通过中国海关总署的注册、中粮集团度进口、清关流程测试等诸多环节,才能实现规模化贸易。截至2023年,俄罗斯尚未完成第三阶段的流程,导致出口中国的小麦量难以提升。
4)俄罗斯小麦出口不愁买家中国的小麦年产量达1.3亿吨,是俄罗斯的产量1.6倍,自给率超过95%,小麦进口主要是为了补充优质品种或应对短期波动,政策上优先保障主粮安全,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进口源。因此即便俄罗斯小麦有地理优势,也未成为核心进口选项。这是历史贸易的惯性,中国与美国、巴西等国的粮食贸易体系已深度绑定,短期内难以转向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或小麦,这种贸易惯性削弱了中俄粮食合作的优先级。

另外,俄罗斯受西方制裁之后,其粮食出口重心转向了中东、非洲等市场,中国并非是俄罗斯小麦出口的核心市场。俄罗斯通过低价策略抢占新兴市场,与中国进口商谈判的价格空间有限。俄罗斯的小麦一点也不愁卖。但未来,一旦中俄双方在小麦物流、供应链效率、检验检疫标准等方面达成共进,俄罗斯小麦成为中国进口粮食的补充选项,但短期内难以替代现有的主要供应国。这就是为什么俄罗斯面粉在中国供应短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