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江苏省教育厅对淮阴工学院拟更名为淮安大学事项向社会公示的消息,江苏由此多了一所直接以城市命名的大学,这不仅对学校和淮安都有积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江苏的高校布局更加合理。
有时会在这类消息的评论区看到“新设高校没必要”以及“高校不该改名”等类似观点,虽说每个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又应该怎样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呢?这或许可以从淮阴工学院以及与出身类似的高校的发展现状差异等角度来分析。
1983年江苏省批准了淮阴职业大学的创建。两年后又在淮阴职业大学的基础上恢复淮阴工业专科学校,由此让1958至1962年之间存在的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得以恢复。
鹄书觉得这是相当重要的转型尝试,如果没有这个改变,后来或许也会出现同名的高校、淮阴职业大学也会更名及升格,但其发展轨迹与速度可能就会截然不同:最明显的体现应该是它合并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的可能及时间就会有变动。
2000年3月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与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职工大学合并为本科层次的淮阴工学院,这就让淮安市有了第二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
后来又有与淮阴师范学院合并为淮安大学等更名大学等消息,到如今单独改为淮安大学进行公示,发展过程中,这些步骤在条件成熟之后,或许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从淮阴职业大学到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到淮阴工学院再到未来的淮安大学,这个过程也让他快速地从走读性质的职业大学的起点完成了到专科院校到本科院校再到综合大学的进阶。
主体框架溯源的话就是两所职工大学和一所职业大学,淮阴工学院的出身确实不高,不过英雄不问出处,何况她也有了相当完美的归宿。毕竟如果没有这些改变和大胆的尝试,她就不可能有这么完美华丽的转身。
当然哪怕是成功改为淮安大学以后,她也有很多可以改进和追赶的地方,但如若没本科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身份,她要谋求的改变的层次就不一样,就像录取到本科与专科以及进入私企或国企等情形可能存在的差异一样,要进了门、获得身份之后才能有去改变和被评论优劣的机会。
这从国内很多与淮阴工学院出身类似的高校的发展轨迹和现状就可看出差异,个人认为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北省的鄂州职业大学以及河南的开封大学等。
1984年武汉师范学院鄂州高师班与湖北医学院鄂州高医师班组建了专科性质的鄂州大学。
1991年鄂州大学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鄂州分校合并更名为鄂州职业大学,与安阳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安阳大学(专科)完全相反的方式;总感觉这是一次可改可不改的更名,因为办学层次并未提高,甚至校名也好像越改越差。
同样是地方性的职业大学,如今仍是专科院校身份的鄂州职业大学因为发展轨迹不同而与淮阴职业大学如今在身份和段位上有了较大的差别。
国内曾有很多以大学命名的专科院校,它们大多有了新身份,成功者也用一己之力升格为本科院校,比如鸡西大学改为黑龙江工业学院、安阳大学改为安阳工学院等;与之类似的职业大学也有很多发展成了本科院校。
作为鄂州高等教育的代表之一,办学过程中还并入了其他相关资源,鄂州职业大学的实力还是有的,因此她升格为本科院校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多年以前就看到过鄂州职业大学升本更名为鄂州城市学院、鄂州工程技术学院等消息;遗憾的是她现在仍是专科院校,不是说这个身份不好,而是说她可以有更好的身份。
相同的出身,鄂州职业大学升本多年未果,淮阴职业大学即将成为淮安大学;这个差异或许说明高校的升级和改名等发展方式是不可过度也是不可或缺的吧,
因此鹄书觉得应该以长远的调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理智对待,对此你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