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军级干部,19岁跟许世友平级,20岁成为许的上司

侯哥谈历史 2024-12-11 17:37: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 | 侯哥说历史

前言

1933年6月的一天,许世友作为红军25师的师长,站在师部大门口,等着新来的政委。虽然许世友在战场上是个大英雄,但提到搞政治工作,他就有点不知所措。他没想到,迎接的人竟然是个19岁的小伙子,陈松海,而且还是他以前的勤务兵。这个陈松海到底有什么来头,怎么才三年时间,就从一个小兵变成了能和许世友平起平坐的师政委呢?

1914年,湖北大悟县的小山村李陈洼迎来了一个新生命,村民们为他取名陈海松。海松的家庭条件不错,拥有逾一亩的耕地,但幸福不长,他两岁时母亲便病逝,留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因忙于田间劳作,无暇照料幼小的海松,便将他托付给了同村的婶娘。婶娘无儿无女,对海松疼爱有加,虽然家境平凡,却力求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从衣食住行到心灵关怀,无所不包。

李陈洼村被密林环抱,成为海松童年探险的乐园。六七岁的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攀爬高树,如猴子般灵活。这技能让他成为了村里的“孩子王”,还是伙伴们的头目。他总是带领伙伴们下河摸鱼,爬树偷鸟蛋,或是与邻村小孩展开模拟“战斗”,虽然这常常让他挨婶娘的责骂。

1927年,黄麻起义像野火一样蔓延到了大别山区,连李陈洼这种小山村都感受到了革命的热情。陈海松的家乡很快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个时候,15岁的陈海松对革命开始感兴趣,他不再只是村里的小捣蛋鬼,开始留心村里大人们讨论革命的话题。村里的大人们看到他这样的变化,有的赞赏,有的开玩笑说:“看来我们的孩子王也要去参加革命了!

到了1930年春天,陈海松被提拔为儿童团的大队长。他戴着一顶红缨帽,领着一帮和他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四处巡逻,保护着他们的小村庄。随着他对革命的意义理解得越来越深,陈海松也越来越想要加入红军,参加更真切、更激烈的战斗。

可婶娘知道后,出于对海松安全的担忧,急忙找来他的亲生父亲,希望通过安排一桩婚姻来留住他。父亲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便不惜花重金为儿子寻找了一位年轻的“童养媳”,试图用家庭的羁绊牵制住海松的脚步。

但陈海松很快察觉到了家人的意图。他没有直接反对,而是采取了另一种方式来应对。接下来的几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参加儿童团的活动,而是开始在田间地头帮忙劳作,表现出极大的勤奋。家人看到这一幕,内心颇感安慰,以为他终于定下心来,不再想着冒险。婶母担心他劳作过度,多次提出要陪他一起下地,但都被陈海松婉拒了。

陈海松的真正打算,却是寻找适合逃离的机会。他们的田地紧邻一条主要道路,这条道路是红军部队经常行进的路线。陈海松计划在田里劳作时,一旦有红军队伍经过,就借机离开,加入他们的行列。

1930年7月的一个清晨,陈海松正在田里辛苦地干活,忽然远处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他好奇地抬起头,看到一支庞大的红军队伍正壮观地经过。一阵兴奋涌上心头,他立刻扔掉手里的锄头,直奔主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的行列。

当婶母在午饭时拿着食物来到田间,只见地里散落着锄头,陈海松的身影早已不见。家人意识到他已经做出了选择,参加了红军。婶母握着锄头,泪水滚滚而下,悲伤地说:“孩子啊,你怎么就不跟婶娘打个招呼呢……你这一去,何时才能归来啊?”

加入红军不久,陈海松的敏捷与聪明迅速得到了营长余天云的青睐,他被任命为余天云的勤务员。在这一角色中,他负责日常的杂务,还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军队的运作和战斗。

同年,许世友的勤务兵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陈海松被选中补充这一空缺。在与许世友共事的日子里,陈海松被其无畏的战斗风格深深吸引。许世友是个英勇的战士,每次战斗都冲在最前,大刀阔斧地在敌人中开路,这激发了他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模仿许世友的战斗风格。

1931年陈海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入党一年之后,随着红四方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陈海松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机枪连的指导员。他迅速掌握了连队所有成员的姓名和面孔,还能够不用名册直接点名,他的政治课讲得既生动又贴近实际,深受战士们的敬佩。

不久,他从机枪连的指导员晋升为营教导员,但这一职位他未能长久担任,因为不久后他被卷入了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发动的“肃反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们团的团政委惨遭杀害,陈海松随后紧急接任团政委的职务。然而团政治部主任在严刑拷打下崩溃,错误地指控陈海松为“改组派”。

危机之下,陈海松险些丧命。幸运的是他的旧日长官余云天了解到情况后,立刻向高级指挥官何畏求助,但未获支持。余云天不甘心,于是直接找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详细汇报了陈海松的情况,并强调了他的潜力和对红军的重要性。

徐向前的及时介入救了陈海松一命,虽然他的党籍和职务未能得到恢复,陈海松重新成为了余云天的勤务员。

由于张国焘的残暴无度导致许多优秀干部遭到错误的清洗,这也为陈海松的快速晋升提供了机遇。由于三营政委在肃反中被免职,陈海松接替其职,开始展示他在更高岗位上的领导能力。

面对川军兵力的三路围攻,陈海松指挥两个连在杀牛坪坚守。他巧妙地运用战术,将小股部队部署在制高点,而自己带领主力进行迂回和奇袭,夜以继日地与敌军交战,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他们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大败敌军,歼敌逾千五百人。

由于此役的杰出表现,陈海松很快被提升为36团政委。1933年,随着红四方面军的扩编,他被任命为教导队政委,负责新干部的培训。在培训完成后,他又被调至73团担任政委,并在19岁时升任红四方面军主力25师政委。

他的迅速晋升成为佳话,从营政委到团政委再到师政委,创造了连升三级的奇迹。与此同时,25师的师长正是他早年的老领导许世友,现在他们的角色互换,许世友成了他的副手。

当25师的师长许世友得知新任指挥官的名字是“陈海松”时,这个名字在他的记忆中引起了一丝波动,虽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回忆起这个人的具体经历。直到陈海松亲自来到师部报道,许世友才豁然开朗,这不是他当年的那个机灵勤务兵吗?这样一个曾经的小兵,居然在短短四年间,历经沙场,攀登至军队的高层,许世友对此深感惊讶同时也非常钦佩。

担任新职后,陈海松积极投身于部队的整顿工作,他组织士兵休整,强化训练,完善后勤供应,确保部队以最佳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此时红九军军长何畏在万源保卫战中被敌人的炸弹严重击伤,腿部受创,不得不进入长期疗养。为了保持红九军的战斗力和指挥效率,上级决定由许世友将军升任红九军军长。这样一来,两人再次处于同级职位,再度携手领导红九军。

然而1937年,当时身在延安的许世友将军收到了一则令他心痛的噩耗:陈海松将军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时陈海松正率领部队前往梨园口地区,途中突遭敌军重兵包围。

面对严峻的形势,陈海松将军指挥部队奋勇作战。当时他们被敌军三面包围,弹药耗尽,粮食匮乏。陈海松毫不畏惧,鼓舞士兵们拿起大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在激烈的近身搏杀中,陈海松亲自冲锋在前,手持大刀,衣襟被敌人的鲜血染红,展现出无比的英勇和豪迈。

敌军见此情景,心生惧意,不敢再贸然进攻,选择了将红军部队围困起来。为了寻找突围的机会,陈海松将军不顾个人安危,独自前往附近的山头勘察地形,试图为部队找到生路。不幸的是他的行踪被敌人发现。随着机枪的猛烈扫射,陈海松身中八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得知这个噩耗后,许世友将军悲痛万分,连续数日夜无法安眠。他深切缅怀这位昔日的战友和战场上的英才,感慨革命事业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

当上级得知陈海松牺牲的消息时,整个红军的领导层无不为之惋惜。朱德总司令在得知这一噩耗后,心情沉重地对身边的同事们说道:“陈海松是我军中难得的年轻将领,他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在战斗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将来一定会为国家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