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体育界,有这样一位传奇教练,她培养的弟子如璀璨群星,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帅,却在事业巅峰时突然离开了国家队舞台。
多年来,她多次申请重返国家队,却总是碰壁。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无法重返昔日辉煌?她与国家队之间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运动员到教练
在中国跳水界,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于芬。她就像一位魔法师,总能将普通的孩子变成跳水台上的金牌得主。伏明霞、郭晶晶、何姿、林跃……
这些耀眼的奥运冠军,都曾在于芬的调教下绽放光芒。她培养的选手不仅在奥运会上屡创佳绩,更在世界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中频频摘金,为中国跳水队贡献了无数荣誉。
在她的执教生涯中,中国跳水队三代女子领军人物中,有两位出自她的门下。这种影响力,在整个中国体育界都是罕见的。
然而,于芬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1962年出生的她,18岁时进入国家队成为一名跳水运动员。不幸的是,仅仅半年后,她就因视网膜受伤而被迫退役。
这个打击并没有击垮年轻的于芬,反而激发了她对跳水事业的另一种追求。退役后,于芬毅然选择了教练这条道路。从湖北省队的助理教练开始,她用心钻研技术,刻苦钻研教学方法。
1980年,年仅22岁的于芬就开始独立执教。她的天赋和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1988年,她执教的李清在汉城奥运会上获得女子三米跳板亚军,这让于芬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高级教练。
从此,于芬的执教生涯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飞速向前。1990年,她正式进入国家队,三年后就晋升为副总教练。在短短几年间,于芬完成了从运动员到国家队核心教练的华丽转身。
然而,站在跳水界巅峰的于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她又是如何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在她辉煌的职业生涯背后,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文刊载于大洋网-信息时报2008年11月22日”关于“于芬周继红曾是同门姐妹 10年恩怨源于权利之争”
突发变故 离开国家队
1993年,于芬被任命为国家跳水队副总教练,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黄金岁月。在这个位置上,她如鱼得水,带领中国跳水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1994年世界杯赛上,中国队夺得全部12枚金牌,创造了历史。1995年的世锦赛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跳水队更是连创佳绩,牢牢占据世界跳水的霸主地位。
于芬作为他得意的弟子,深得徐益明的器重。徐益明经常亲自帮于芬的队员拉保护带,这种关系让于芬在队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然而,风云突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国家跳水队解散重组,于芬和徐益明同时被排除在新的国家队之外。这个变故来得突然,让许多人始料未及。
造成这一变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徐益明与相关部门领导在奥运备战和选拔问题上产生了公开矛盾。其次,男子10米跳台未能夺金,引发了一些质疑声。
再者,队内部分教练对徐益明和于芬的管理方式有所不满。最后,1996年奥运会后的奖金分配问题,也让于芬在队内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
就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于芬,在事业巅峰时期突然离开了她深爱的国家队舞台。这个转折不仅改变了于芬的人生轨迹,也为中国跳水队的未来埋下了变数。
面对这样的变故,于芬会如何应对?她的跳水生涯是否就此画上句号?或者,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在离开国家队的日子里,于芬又会有怎样的际遇?
原文刊载于新民晚报新民网2008年10月28日”关于“于芬和周继红的“前世今生”:为名利反目成仇”
写检举信 与周继红反目成仇
离开国家队后,于芬与国家队之间的关系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她多次申请重返国家队,却屡屡碰壁。
2007年,于芬正式向总局领导提出回归申请,然而不到十天,就被游泳中心以不同形式三次回绝。这种坚持与拒绝的拉锯战,折射出体育界复杂的人事关系。
在这场拉锯战中,周继红成为了一个关键角色。作为国家跳水队的领队,周继红与于芬的关系错综复杂。
两人都是湖北老乡,曾经还有过短暂的师徒关系。然而,随着周继红在国家队地位的逐步上升,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有传言称,周继红曾私下表示,如果于芬进队,她就不干了。
2008年,一场关于奖金的风波将两人的矛盾推向了高潮。于芬向国家体育总局纪检委递交了一封检举信,称自1998年以来,她培养的队员获得多次世界冠军和亚军。
她应得的奖金数额应达几百万元,但只拿到了15.7万元。这封检举信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跳水界引起了巨大震动。这场奖金风波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国家队奖金分配的不透明、教练员权益保障的缺失、体育管理体制的僵化等问题,都在这次事件中暴露无遗。尽管相关部门最终给出了调查结果,称周继红没有侵占奖金的问题,但这场风波所引发的讨论并未平息。
在这场持续多年的较量中,于芬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她的执着是否会得到回报?国家跳水队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体育界的深层次矛盾,又该如何化解?
原文刊载于中国新闻网2008年11月17日”关于“于芬回国家队门槛有多高 为何对周继红不依不饶”
奖金风波
面对这些问题,于芬对中国跳水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中国跳水需要在保持竞技水平的同时,更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于芬在清华大学探索的体教结合模式,就是她对未来跳水人才培养的一种尝试。她希望运动员不仅能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更能在退役后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
对于体育体制改革,于芬的态度是积极而审慎的。她认为,改革应该从提高透明度开始,包括奖金分配、人才选拔等方面。
同时,她也呼吁建立更完善的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保障体系,为体育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既有利益格局下,任何变革都可能面临重重阻力。于芬的主张能否得到采纳?
中国跳水界又将如何在保持竞技优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挑战,体育管理部门又该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推动真正的改革?
原文刊载于北京晨报2008年11月18日”关于“游泳中心:于芬举报缺乏证据 已涉及诬陷周继红”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事件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可是于芬还是在清华跳水队当教练,没有回到国家队。准确的来说,于芬从1996年离开国家队后,就没能回去了,空有报国心,却无报国门。
除此之外,与其有关的,也只是跟慈善方面有关的事情了,而周继红,依旧在国家队当中担任重要职位……
结语
于芬作为中国跳水界的功勋教练,培养了众多奥运冠军,为国家跳水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她也面临着无法重返国家队、体制改革阻力等困境。
尽管如此,于芬仍坚持在清华大学探索体教结合模式,为中国跳水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经历折射出中国体育界的复杂现状,也引发了人们对体育体制改革的深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