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早发白帝城》,几乎每个中国人在小时候便能熟稔背诵。那时的我们,从诗中读出的是轻快与欢畅,仿若跟随李白一同乘上那顺流而下的轻舟,快意地穿梭于壮丽山水之间。然而,当历经岁月沉淀,将近30年后再读此诗,尤其是深入了解李白写下这首诗时所处的人生绝境,我们方能从中品读出截然不同的况味。
壮志凌云:难以企及的宏大梦想
李白的人生梦想,从一开始便设定得极为高远。他的偶像鲁仲连,是战国时期的谋略家,以平地惊雷之势横空出世,拯救苍生于危难,功成名就后潇洒离去,深藏功与名。李白为自己规划的人生剧本,与鲁仲连如出一辙,充满了极致的浪漫与理想主义。他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要么成为名震天下的政治人物,要么羽化成仙,超脱尘世。
回顾李白42岁以前的人生,那是一段充满波折与失意的求仕之旅。他唯一担任过的官职,仅仅是在家乡县衙短暂做过一阵小吏,这段经历太过短暂,甚至连他自己的年表都不屑记载,仅在一块碑文里偶有提及。后来,因看不惯县令及其夫人,李白写诗讥讽,招来县令的记恨。害怕遭到报复的他,匆匆辞职,选择隐居在大荒山,读书习剑,积蓄力量。
此后的二十多年,李白不是在游历山河,就是在干谒权贵的路上。他所追求的功名,绝非普通的官职,而是能实现其安邦定国、经世济民宏伟抱负的 “大功名”。然而,梦想越是高远,当现实无法给予回应时,内心的痛苦便越是深沉。从他的诗作 “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短暂辉煌:梦想破碎的前奏
也许是上天垂怜李白的才华与执着,在他42岁那年,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短暂的高光时刻。他得到了翰林供奉一职,虽然官职不算高,但能够接近皇帝,与当时最耀眼的人物并肩,这让李白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曙光。他满心期待着能辅佐君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眼看着梦想似乎触手可及。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唐玄宗虽对李白的文采赞赏有加,时常让他写诗助兴,但从未将他视为可以委以重任的经世之才。在唐玄宗眼中,李白不过是一个能写诗作赋的文人,而非可以从政的栋梁。这种认知上的巨大落差,让李白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之中。在翰林院度过了一年半痛苦而煎熬的时光后,李白终于不堪忍受,主动提出辞职。而唐玄宗对此也并未挽留,《新唐书》仅用 “赐金放还” 四个字,便轻巧地结束了李白这段看似辉煌实则失意的宫廷生涯。
离开长安时,李白写下了《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诗中描绘的清冷场景,正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只留下无尽的寂寥与凄凉。对于李白这样一个心高气傲、志向远大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的壮志豪情,在此刻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屡败屡战:梦想的不断降格
离开长安后,李白虽受箓成为一名道士,但他心中对功名的渴望并未熄灭。在公元752年,他北游幽州,写下了充满豪情壮志的诗篇。“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玉关。我想请缨参战,直驱楼兰。” 此时的他,即便无法成为像鲁仲连那样的命世大贤,也希望能够在边疆战场上一展身手,任侠仗义,建立功勋。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这次的梦想依然未能实现。
就在李白几乎陷入绝望之时,命运又一次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永王李璘派下属韦子春,带着厚礼,先后三次前往李白隐居的庐山,聘请他出任幕僚。这让李白沉寂已久的梦想之火再次熊熊燃烧。他心想,即便不能成为皇帝身边的大贤,也无法成为奋战边疆的将领,但至少可以在皇子帐下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他不顾妻子宗氏的苦苦相劝,毅然决定下山。
李白的妻子宗氏,出身官宦世家,是武则天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她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她深知永王李璘拥兵自重,势必会引起朝廷的忌惮,卷入其中必将面临巨大的风险。然而,李白却被即将实现梦想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他不仅没有听从妻子的劝告,还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声称自己归来时将佩戴黄金相印,如同苏秦佩戴六国相印一般风光无限。
但现实是残酷的,李白终究还是站错了队。永王李璘的军队被唐肃宗视为叛逆,很快遭到剿灭。李璘死于乱军之中,李白也因 “附逆” 之罪被关进监狱。这一次,他的梦想彻底破碎,曾经的雄心壮志化为泡影。在监狱中,李白写诗求救,而他的妻子则在狱外四处奔走,为他营救。此时的李白,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政治梦想在生死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他在诗中祈求道:“大人,求你念及浔阳狱中还有一只鸟儿在擦着眼泪,等待着天恩浩荡那一刻。” 活下去,成为了他唯一的奢望。
绝处逢生:轻快背后的人生感悟
幸运的是,李白最终获救,并进入了恩人宋若思的帐下,担任幕府参谋。好景不长,唐肃宗旧事重提,追究李白附逆的罪责,将他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李白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绝望。他在送别诗中写道:“我刚从死亡的边缘被拉回来,又要流放到一个看起来有去无回的地方。”58 岁的他,回首自己的一生,壮志未酬,老命不保,心中满是无限的酸楚。
但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当李白行至白帝城时,幸运突然降临。由于天旱成灾,朝廷大赦天下,流放之人得以赦免。这突如其来的喜讯,让李白从绝望的深渊瞬间被拉回了人间。他不用再前往那荒蛮的夜郎之地,而是重获自由,可以回家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写下了《早发白帝城》。此时再读这首诗,我们便能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与之前前往夜郎时所写的诗相比,白帝城的景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 “愁云惨淡” 的白帝城,如今 “彩云缭绕,朝霞满天”;曾经那让人心生悲戚的猿猴声,此刻也变得欢快起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而李白乘坐的轻舟,更是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一般,轻快地顺流而下,“轻舟已过万重山”,仿佛所有的苦难都已被远远抛在身后。
这首诗看似写得轻快无比,实则是李白历经人生绝境后的感慨。在经历了半辈子的政治追求却屡屡受挫,在死亡和绝望的边缘徘徊之后,李白终于明白了,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绝处逢生。当所有的高傲梦想、不切实际的期盼、对功名财富的执念都在现实的残酷打击下破碎时,他才真正领悟到,活着,才是一切的根本。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才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就如同《天堂旅行团》中所说:“面条裹着汤汁滑入胃中,这刹那我也想感慨,我也想落泪。这面不错,幸好没有死在昨天。”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大起大落,而正是这些跌宕起伏的经历,成就了他流传千古的诗篇。《早发白帝城》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旅途轻快的诗,更是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始终怀揣希望的伟大诗人形象。